希臘曾經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轉折——雅典1981年加入當時的歐洲共同體,乃是首個政體由獨裁轉民主後得到西歐接納的成員國,為未來歐洲東擴揭開序幕。可是34年後的今天,同樣是希臘,卻可能為歐洲一體化帶來相反的轉折,一場公投或令希臘被踢出歐元區,成為旨在整合龐大政經聯盟的「歐洲夢」之催命符。 德影響力增 左右南歐政局 西歐在二戰後以經濟整合探索和平之路,從1952年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始,到冷戰後正式建立的歐盟,在連番擴充後已發展成有28個成員國的龐大組織,部分人甚至冀望歐盟最終可以邁向「歐洲超級大國」的目標。這條一體化之路的關鍵一步,是1999年元旦起正式啟用的共同貨幣「歐元」(euro)。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希臘走到現時局面,亦恰好應該大部分歸咎於歐元。文章指出,歐元體系令其他國家與德國共同擁有一種貨幣,柏林則藉其強大的出口機器,向整個歐元區的政治體系和政客施加巨大影響,尤其是在南歐各國,這現實甚至將希臘的民主制度推到崩潰邊緣。 儘管雅典表明,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都不會脫離歐元區,但不少歐洲領袖將公投與希臘留歐與否掛u。《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便警告,倘若希臘脫離歐元區甚至歐盟,將令歐盟的基本主張——加入歐洲俱樂部是未來繁榮穩定的最佳保證——受到重創,即使雅典最後無奈留下,歐盟與繁榮的聯繫也勢必大打折扣;身為歐洲一體化象徵的歐元,則會被視為失敗的經濟實驗,甚至背上「積極破壞」財富、穩定和歐洲團結的罪名。 波蘭「嚇怕」:未夠班入歐 正如《華爾街日報》所強調,歐盟一體化理念陷入困境,並非只有希債危機一力促成,英國「疑歐」派升溫、匈牙利政府等反民主勢力抬頭、非法移民令部分國家不勝負荷等因素,同樣造成影響。可是,歐元作為歐洲一體化最有雄心的大計,卻確實為歐洲團結帶來最嚴峻的挑戰:畢竟今次危機的一大遠因,正是雅典根本不具備加入歐元的經濟條件下,就在它是「民主搖籃」的浪漫藉口下勉強擠進來。波蘭官員昨日就表明,除非波蘭經濟能力及得上其他歐盟大國,否則不會「入歐」,似乎是知道希臘「前車可鑑」。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