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傳媒報道,首相安倍晉三在近期一次與日本傳媒高層的會面中,承認安保法案的目的就是防範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並稱自己把中國當作自衛隊和美軍的假想敵。他並坦承自己確實在謀劃和中國的戰爭。外交部發言人昨日表示,若報道屬實,日方應對此作出說明和澄清。
據日本《週刊現代》報道,6月初,安倍首相和各大媒體負責人在東京高級中餐館「赤阪飯店」召開「懇親會」。所謂「懇親會」,就是安倍與媒體管理人員的一種聯繫會。談到集體自衛權時,安倍稱:「安保法案就是針對南海上的中國。所以說了要做(指通過安保法案),那就一定要做。」安倍在媒體負責人面前也承認,把中國當作自衛隊和美國的假想敵。安倍還稱,要行使集體自衛權並和美軍一道抗衡在南海上的中國。
唐家璇晤日訪客 雙方交鋒
昨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以上報道向發言人華春瑩發發問。華表示,中方看到日本近期的消極動向,一方面對內加快安全政策調整,推進修憲擴軍,另一方面在南海問題上渲染和製造地區局勢緊張,上述動向及其背後的真實意圖令人高度警惕。她續稱,在南海問題上,中方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意志是堅定不移的。
安倍是否真敢如此大膽的說話?如果屬實日本政府會有什麼反應?《環球時報》記者29日8次採訪追問日本外務省確認此事,電話被總機轉接至報道科,該科負責人稱尚未看到相關報道,表示要向上級確認。29日,有媒體就此所做的調查顯示,83%網友相信安倍酒後失言一事是真的。
中國記者就安倍講話8次追問日外務省
學者指出日本或明或暗與中國的對抗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是最值得關注的一點顯然是在南海。雖然日本不是南海問題的當事國,它甚至與南海問題基本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瓜葛,但是日本對南海問題的關注甚至要強過南海問題的當事國。當中國輿論普遍討論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衝突的可能性,一定不要忘記日本從中挑撥離間的能力和意圖。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近期安保法制討論中對「周邊事態法案」的修改,為了更好地踐行日美新防衛合作指針的精神,更好地服務於日美同盟,日本近期着修訂周邊事態法案,意圖將名稱改為「重要影響事態安全確保法」。將該法案的適用範圍從周邊的概念擴展到無限大,區域已經不再是該法案的「限制性」條件,而是視事件對日本安全保障的威脅和影響而定。
過去的周邊事態法案雖然曾討論過有關中國東海和台灣海峽是否屬於周邊事態法案適用範圍,而新法案顯然已經不再曖昧,只要是事關日本國家安全的事態都可以劃入法案的適用範圍,那麼對日本而言南海問題顯然在其謀略之中。
當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齟齬不斷的情況下,一定不能忽視美國在亞洲的盟國——日本推波助瀾的作用。中日在南海發生全面對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日本為轉移中國在東海的視線,有可能插手南海事務以牽制中國,中日存在發生摩擦的可能性。
另據共同社報道,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前日在北京與日本前自治相野田毅、前環境相石原伸晃等自民黨國會議員會談,就安倍將於今夏的戰後70周年談話指出,明確談及侵略和道歉很重要。
唐家璇不滿地表示,日本緊隨美國煽動中國威脅論,有損兩國信賴關係。野田表示,安倍正在對談話深思熟慮,不止講歷史,面向未來更為重要。關於南海問題,野田則希望中方保持克制,他說:「如今中國已成為大國,希望能有符合大國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