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天下午重慶市巫溪縣寧廠鎮一戶農家湧進近千名遊客,前來觀賞今年「第一撈」場面。央視「走進科學」欄目也在這戶魚泉農家拍攝。當地人說,這個在汛期只管撈魚賣錢的「聚寶盆」,已成為巫溪縣的一個神奇景點。
這戶魚泉農家位於大寧河邊上的寧廠鎮工人街1號。目前,女主人楊丹和她老公李賢慧在管理這個「天然聚寶盆」。該魚泉是他公公李常權在2008年挖出來的,每年4至9月汛期都陸續有大量魚兒湧出。
「今年漲水來得晚,6月15日才出現第一波漲水,家裏13米深的魚泉才開始有不少魚湧現在池中。」楊丹說,家裏的魚泉實際上是大寧河的一條暗河。他們在自家屋子下方的魚泉建有3個水池,每到春夏汛期魚兒便分別從出水的石縫裏湧出來。最多的一天有近500斤魚湧出。一波漲水行情,幾天下來最多可收穫1000多公斤,最多的賣過12多萬元。
魚泉湧現的野生魚大都為2両左右的雲南盤鮈魚,市場銷售價為80元/斤。還有小量「啞魚」(裂腹魚)、賣價為100元/斤。楊丹說,現在這些魚都是賣給附近村民或遊客,到了汛期每天有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每人收取5元門票,這個魚泉每年能為家裏帶來30萬元左右的收入。
據說,發現魚泉的過程充滿神奇。李常權回憶說:「2008年10月的一個晚上,他做了一個夢,有人要他在屋子底下挖坑致富。」堅信這個夢的老人找到女兒借錢挖坑。當時家人都怕把房子挖垮了,女兒、兒子都不同意。但在父親的堅持下,最後家裏只得找人借了5萬元拿給李常權。
李常權僱人在屋子下面挖了一個13米深的大坑,不過,當時什麼也沒有挖到。擔心挖出事的兒子李賢慧只得陪着父親挖。有一天李賢慧自己挖坑時,突然出水了,並且還從石縫裏湧出了不少魚,父子倆欣喜若狂。後來經過漁業部門實地考察認為,魚泉湧出的是雲南盤鮈魚。
據說,當時撈起來的魚一些人還不敢吃。林業部門人士分析認為,這應該是碰巧挖到了暗河裏的魚群通道,將原來的暗河中的魚改道從魚泉裏湧出,便常年給農家帶來一筆意想不到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