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兩個社運新生代,去年六四晚上都身在維園,但過去一年經過佔領行動等政治事件,兩個人對六四晚會持兩種態度。張俊豪對晚會作用存疑,稱「建設民主中國」非切身訴求,不參加今年晚會;黃子悅相信這一代需肩負延續學運精神的責任,堅持參與晚會。二人截然不同,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抗拒中國人的身分。 張俊豪:港政治未搞好 何來中國 15歲中三學生張俊豪,「學生覺醒」前成員,去年7月為預演佔中被捕最年輕之一。他稱小學時對老師講解六四「無甚感覺」;直至升中,因學校每逢六四當天早會都播放一段有關六四紀錄片,開始引起他的興趣,在網上瀏覽更多相關片段和資料,「愈看愈嬲,最深刻是睇到解放軍用槍掃射班學生」。 張俊豪去年首次參與六四晚會,「事前已知晚會無特別事做,但當時覺得要參與,以表達支持六四學生」。事過境遷,過去一年經過參與佔領行動等,令他思想大轉變,質疑六四晚會意義,反對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綱領,認為並非切身,「香港的政治問題都未搞好,還怎樣做好中國?」 黃子悅:集會向前望 鼓勵民主路 剛考畢文憑試的黃子悅(17歲),受常參與六四晚會的父親感染,喜歡閱讀的她,有次在父親房間找到《人民不會忘記》一書翻閱。這本香港記者敘述六四親身經歷的書,令她對事件了解更多。中二那年,她主動要求跟父親去六四晚會,啟蒙其學運之路。自此,每逢六四,她不是與同學就是與學民思潮成員現身維園點起燭光。 去年佔領行動絕食5天的黃子悅,是學民思潮新任發言人,她說學民思潮主要成員今年會繼續參與六四晚會,「除了悼念死難者,亦是一個向前望的集會,讓我們這班沒經歷過六四的青年可延續學運精神,為香港民主路作鼓勵」。她稱,建設民主中國是「形式上的口號」,但目前中港政治不可分割,中國民主進程與香港有一定關係。 兩人同抗拒中國人身分 兩個學運新生代也有共同點。張俊豪稱不會向別人說自己是中國人,「假如別人問起我,我只會說自己是香港人」。黃子悅認同香港是中國一部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無奈地對中國人身分有抗拒,「自己是中國人,但不想承認和難以因這身分為榮,所以傾向稱自己是香港人」。 明報記者 余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