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類已知的病毒及細菌只是鳳毛麟角,不少可能危害人類健康的新品種仍有賴微生物學家繼續發現。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主任及臨H教授胡釗逸在過去15年發現逾100種新病毒、細菌及真菌,當中包括可致命的香港海鷗型菌及以港大命名的人類冠狀病毒HKU1等。胡教授與另一名專研乳腺癌分子遺傳學及病理生物學的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臨H教授邱瑋璇同獲今年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胡釗逸最初跟從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研究骨髓移植,某日在一個病人身上發現一種不知名細菌,在研究及辨別過程中,逐漸對尋找新病毒及細菌產生興趣。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2003年爆發SARS之後,他開始醉心研究新的冠狀病毒,結果翌年在一名肺炎病人中發現可致命的新冠狀病毒,並將其命名為HKU1。 與研乳腺基因學者同獲裘槎獎 他說,SARS爆發後一直無人知道源頭,只知可經果子狸傳給人類,當時他與研究團隊推算源頭是哺乳類動物,先挑選豬、鳥及蝙蝠等研究,最終一擊即中,發現SARS源頭是蝙蝠。胡及其團隊至今發現了24種新冠狀病毒,數量全球最高。 為尋SARS源頭 啟15年研究 胡亦說,微生物學研究其實對人類十分重要,由古至今很多傳染病如傷風感冒、霍亂及愛滋等均由不同病毒及細菌引起,他最大的滿足感就是找到愈來愈多的致病病毒及細菌,幫助人類預防及治療。 另一名獲獎教授邱瑋璇多年來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研究重點包括預測乳腺癌輔助治療療效及對標靶藥產生抗藥性的原因,早前她發現剪接基因BQ會令乳癌患者對某種藥物產生抗體及增加復發率,未來將進一步研究成因,有助研發新的標靶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