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咖啡,有人就愛喝茶。
至於愛到什麼程度……他能遍嘗數百種茶來去甄別口感,去中國北京胡同裏的小店感受茶藝,還以茶會友、自學茶葉沖泡。
約三年時間,這愛好終於修成了正果!他在溫哥華獨創品茗吧,來自中國、台灣和日本的香茗現場沖泡,他想要驚艷老外的味蕾……
Jude Wang以前學商科,又愛上喝茶,兩者結合,他琢磨開間茶店。
「我之前回中國幾年,品嘗了兩、三百種茶,和西方使用茶包沖泡出來的茶感覺完全不同,每種茶從採摘、製作到沖泡都很有講究,真正高品質的茶葉沖泡出來的茶水非常清香可口,是一種帶有文化底蘊的享受。」
Jude Wang認準了中國的好茶,決定要把高品質的茶帶來溫哥華,但他不要簡單的茶吧:「我覺得我這間店的經營模式在全北美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只是簡單的賣茶葉,也不像一些飲料吧,顧客想要什麼就放茶袋泡給他,而是現場用蓋碗沖泡我精心挑選、從中國進口來的上好茶葉,讓顧客看到茶葉沖泡綻開、變成香茗的過程,之後盛入杯中供顧客享用。」
他這間名為Cultivate Tea品茗吧,賣的是不光是口感,更是一種體驗!
選址碰運氣
對茶從了解、熱愛到幾近精通,Jude用了大概三年時間,在萌生開店的想法之後,他開始在溫哥華華埠和煤氣鎮尋覓舖位,但最終卻機緣巧合落戶Main街快樂山(Mount Pleasant)區:「以前這個舖位是賣手工皂的,我是店裏常客,有次和店主聊起來,對方告訴我他有意遷至更大的舖位,我便想要接手這個舖位。」
Jude認為這個區的特色是「純粹」(Genuine):「這附近社區也有很多特色小店,整體環境和周邊居民都很契合我的店舖風格。」於是這個舖位得來全不費工夫,在原租客的引薦之下,Jude和舖主交涉後便於去年11月正式接手,對方連廣告都不用做!
萬事不求人
Cultivate Tea是2014年12月15日正式開店,之前的一個月,Jude和親友全力裝修:「現在的店舖和之前的樣子完全不同,牆重刷、地板全部撤掉重換、天花板也拆除後清理裏面雜亂的管線,而且我自己設計製作了『吧台』部分,把木板切割、上面開孔便於排水。」Jude比較反感不銹鋼廚具和家具,偏愛原木、棉布等比較天然材質,所以店裏從貨架、吧台到門牌都是他和親友製作,為品茗營造一種古香古色的氛圍。
至於茶葉,Jude堅持自己逐一挑選:「我對於自己的茶非常有信心,現在店內有23款茶,每一款都是我多次嘗試,最後得出口感最好的那種才進貨,以紅茶為例,我嘗試過約20、30種紅茶,因為太多紅茶都是因為發酵不好而有酸的後味,直到選出發酵很好、毫無酸味的『雲南野生紅茶』。」在進貨方面,以前在中國遇到的不少「茶友」給他提供了便利,現在成為幫他牽線搭橋、聯繫茶廠的橋樑。
瞄準西人客
賣的是中國茶,Jude看好的卻是西方客:「我要讓他們感受一種和北美便利茶包完全不同的品茗體驗,所以第一想到的就是西人客戶。」但意外的是,近來亞裔客人也有增多的趨勢:「總體看來,差不多有八成以上都是西人,但亞裔面孔確也在增多,還有客人從列治文專程來我店內買玫瑰花茶,客人年齡一般都在30歲至60歲,也有本地茶協會創建人專喝我店內的茶,這都是對我的產品極大的肯定。」
開業三個月,Jude已經採用多種方法來擴大宣傳:「我有為店舖建立社交媒體,但我個人更相信人際宣傳,好產品和服務帶來的口碑,比其他宣傳方式都更有效。」為了增強社區文化感,Jude還在店內舉辦媒體活動和工作坊:「比如瑜伽課、品茶會和清酒製作課,這些和天然健康相關的活動都是和我的店舖風格匹配的,我的初衷就是好的東西要大家分享。」下一步他還打算開設中國風之夜,將音樂、茶和美食相結合。
經營小檔案
啟動資金:約十萬加元
資金來源:個人積蓄
僱用人數:夫妻店,無僱員
創業總結
最滿意之處:高質優等中國茶,現場沖泡為顧客提供別樣體驗
待改善之處:增大宣傳,在店內開展多樣活動
前景:聯繫本地飲料吧和連鎖店,成為批發供貨商
文:趙冬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