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祖父母先後因食道癌及肝癌離世,間接令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解剖學系助理教授馬桂宜醉心研究抗癌法,她與研究團隊於2007年發現肝癌幹細胞蛋白CD133,為醫學界重大發現,有助研究抑制腫瘤生長及減低肝癌復發的標靶藥物。馬博士與做抗衰老研究的科大理學院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張曉東分別獲2014及2015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各得500萬元科研基金。 與科大學者同獲裘槎獎 馬桂宜早年在加拿大研究前列腺癌,回港後改為研究肝癌及食道癌。她說,祖父母先後因肝癌及食道癌離世,加上這兩種癌症在本港較普遍,故決定改變研究方向。在港大攻讀博士期間,馬首次發現控制肝癌細胞生長及分化的蛋白CD133,她指不同肝癌患者的CD133蛋白數量不同,有CD133蛋白的患者,其癌細胞生長較沒有者快至少10倍,之後她與團隊發現CD133負責透過不同信息傳遞路徑控制癌細胞的自我更新及抗藥性等功能,已發現其中7條路徑,並會繼續尋找,估計要10年或以上時間研發出針對肝癌的新標靶藥。 取癌細胞活標本 爭分奪秒 馬博士形容,其研究最具挑戰性的是拿取肝癌細胞的活標本,很多時醫院會突然通知她有肝癌病人將做手術,可提供癌細胞活組織,她接獲通知後需即時到醫院拿取組織回實驗室研究,有時會工作至凌晨。 另一名獲獎的張曉東06年開始研究控制人體肌肉生成及更新的肌肉成體幹細胞。他說,人的肌肉成體幹細胞會隨年齡減少分裂,令肌肉衰老,而其研究包括如何分離肌肉成體幹細胞及這些幹細胞的基因排列等,有助研發抗衰老藥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