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瘋臉書,而中國民眾則都「活」在微信上。最近媒體一項調查顯示,「80後」為微信朋友圈最大的用戶,佔總使用者47.5%;而有九成「微友」表示每天「刷圈」超過1小時;有68%的「微友」認為朋友圈對個人生活產生了「積極影響」。在2011年誕生的微信,至今擁有超過6億用戶。《長沙晚報》日前調查,發現「80後」的使用者佔47.5%,其次則為「90後」佔21%。「80後」的肖晴辰說,「80後」剛步入而立之年,現實生活帶給他們太大的壓力,無時無刻都在打拚,與好友聚會、休閒的時間逐漸漸少,使得微信成為重要社交工具。
朋友圈分九大派別
該項調查也顯示,有68%的「微友」認為朋友圈對他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並且有9%的受訪者認為「刷圈」讓生活變得困擾,主因在於過度使用網絡社交媒體,對正常生活、社交時間以及健康已產生影響。
調查指,九成以上「微友」表示,每天平均花在微信的時間超過1小時,但多數的「90後」每天「耗」在微信的時間都超過2小時。「就像每天早上必須洗臉刷牙一樣,一天不刷朋友圈,就好像少了點什麼」,26歲的書法老師吳理波說。
網友「蝶舞蹁躚」表示,在家與父母幾乎無話可說,只會玩手機,就算與同學聚會,大家也沉浸在各自的朋友圈,「微信朋友的距離拉近了,身邊人卻在感受你低頭的冷漠。」她說道。
有網友將「朋友圈」的朋友分門別類,共列出「九大派」,分別是:廣告刷屏派、心靈雞湯勵志派、集滿點讚送禮派、偏方祕方養生派、45度嘟嘴自拍派、新晉父母曬娃派、親友海外代購派、吃吃喝喝展示派、孤單寂寞文藝派等。
無法取代真實交流
「只要滴滴響,我便會下意識打開手機,擔心顧客有事諮詢」,在湖南新康輝國旅任職的周靜表示,基於工作的關係,許多客戶成為她的「圈中好友」。但她說,每天湧出過多的同質化資訊,信息太瑣碎。
但還是有「微友」認為微信具備正能量。四川的吳理波今年無法返鄉過年,他透過微信視頻與家鄉父母兄弟一同舉杯、看春晚,即便年節時刻身處異鄉,卻一點都不寂寞,「簡直就是和朋友圈一起過的。」他說。
針對微信所產生的社會現象,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周湘智分析,網絡社交媒體雖能跨越距離,讓「仿面對面」交流成為可能,但無論信息的文字多令人感動、影音畫面多生動有趣,仍舊無法取代真實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