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何珮珊指出,過往每次採取打擊假貨行動前,均需先做備案程序,向商標持有人了解如何分辨真假貨,惟對於在港沒設辦事處的外國品牌來說,親身來港備案費時,遇茼b展覽會出售的假貨時,隨時錯失執法機會。有鑑於此,海關去年4月斥資90萬元成立電子備案協調中心,除設遙距視像會議設備,更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正貨3D石膏樣本,協助前線人員分辨假貨。 何珮珊說,視乎品牌貨物種類及大小,海關可透過商標持有人提供的3D電子檔案作3D打印,每次需時約數小時至10小時不等,成本約350至400元。製成後海關人員可手握真貨3D樣本,透過視像會議設備向商標持有人了解如何分辨假貨,有利前線人員迅速對市面上疑似假貨作初步驗證,繼而採取行動,比以往要公司派代表到海關辦理手續更快捷方便。 免海外商家親來港鑑定 去年海關處理40宗冒牌貨案件的備案安排,當中5宗(13%)便是透過電子備案中心進行,主要是使用中心的視像會議系統,3D打印技術則只用過一次,相關產品為捲髮器。 何珮珊說,為令韓國品牌更熟悉有關備案程序,已透過韓國駐港領事館與相關人士聯絡,邀請較受歡迎的品牌向海關備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