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世界水資源日 認識「水足印」
水資源危機×可持續性﹕能源科技與環境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1993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3月22日訂為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為引起民眾對水資源問題的關注,各地在3月22日舉辦各種活動。在香港,和富社會企業主辦、香港水務署協辦的香港水足印定向(Hong Kong Water Race)已舉辦至第三屆,透過城市定向比賽體驗,讓參加者認識水足印的概念,希望參加者以行動應對世界水資源問題。
發展可持續用水模式
香港水足印定向資料指出,「水足印」(water footprint)是衡量用水的指標,計算生產產品及提供服務(經濟活動)過程中直接及間接的淡水資源消耗及污染總量。認識水足印有助了解生活中對水資源造成的影響,從而選擇可持續發展生活模式,為下一代保育珍貴的水資源。
有乾淨食水是人權
2015年3月聯合國「世界水資源評估計劃」(WWAP)發表主題為Water for a sustainable world的報告,強調有乾淨的食水及衛生環境是健康、接受教育及就業的「前提」,也是人權。以目前用水比率推算,由於估計需要會不斷上升,15年後全球可用水量將下降40%,面臨「水赤字」(water deficit)。現時全球約有7.48億人每天缺乏飲用水,有8.5億居於鄉郊者沒有足夠的水以灌溉,令他們失去收入,造成貧窮。
世界將面臨「水赤字」
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有12億人仍然活在赤貧,多住在貧民窟亦沒有乾淨食水可用。2014年大約18億人的飲用水被糞便所污染。全球逾80%的水例如工業用水無法回收使用,造成污染及危害人的健康。報告形容,「除非平衡需求和恢復有限度的水供應補充,否則世界將面臨日益嚴重的水赤字」。水資源匱乏除因全球暖化而影響正常降雨和地下水源減少,其他原因包括生態受破壞,損害土木正常儲水功能、農業和經濟發展虛耗用水和製造污染等。
另外,由於照顧家庭者多為女性,她們不少因要每天長途跋涉取水而輟學、停工。例如在非洲國家加納,每減少15分鐘的取水時間,女孩的上學率可增加8至12%。根據台灣世界展望會的資料,非洲人每年花在取水的時間,加起來高達400億個小時!
——綜合報章及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