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手作市集多如雨後春筍,記者前日(21日)甫走出JCCAC、已接到年輕人派傳單宣傳本周末舉辦的另一市集。研究流行文化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認為,年輕人不喜歡連鎖店,鍾情特色物品屬常態,但他知悉部分港青支持手作,更為抵抗商場文化及地產霸權;而手作人不求賺大錢、忠於創作的心態,某程度上是對政府鼓吹「創意」等同「產業」的控訴。 學者:重創作 抗政府「創意產業」 「puppetscraft」創辦人Kerstin正職為平面設計師,兩年多前開始利用公餘時間做木製飾品,她從不追求有自己的店舖,只利用市集、寄賣及網上銷售,她坦言如手作成為生計,可能為了收入而迎合大眾品味,憂局限創意。「硬膠花癡」創辦人之一Jen現全職做手作,雖然收入比以往從事設計時少約一半,但客人購得心頭好時一個滿足神情,往往令她樂上半天。 首爾倫敦保墟市文化 港應借鏡 對此,馮應謙笑言自己亦曾光顧本地手作品牌,認為年輕人支持原創、抵抗連鎖集團乃國際趨勢,尤其本港處處是大商場,購買手作算是一種「不願合流」的表態。他續指出,國際大城市如首爾、倫敦雖然繁華,但在發展同時仍虓N保留「車仔檔」或墟市文化,如港人熟悉的首爾弘益大學、梨花女子大學一帶均有類似攤檔,能真正體現當地創意文化,香港亦應學習借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