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劏房」即分間樓宇單位,以往只出現在住用及綜合用途的樓宇,但近年因住屋嚴重供不應求,不少商人將工業樓宇也作「劏房」出租。屋宇署指出,工業樓宇並非設計作居住用途,例如缺乏天然照明與通風、住用建築物的防火設施,逃生途徑亦與住用樓宇有別,市民勉強租住會構成危險,屋宇署需要嚴厲打擊。
然而,基層市民對廉價住屋有急切需求是不爭事實。2013年初政府曾就劏房問題委託研究機構「政策二十一」做香港分間樓宇單位調查,當時指香港約有6.7萬間劏房,住戶人口17萬人,但2014年12月再度公布資料時,劏房數目急增至8.6萬,一年多已升近三成。
曾擬發牌規範化 公眾反對
特首梁振英自上任以來矢言要解決「令他煩惱甚至失眠」的劏房問題,更在2012年特別成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冀紓緩本港房屋問題。長策會在2013年提出建議諮詢公眾,計劃將住宅或綜合樓宇的劏房發牌「規範化」,將合乎防火安全、衛生條件的劏房發牌經營,但因諮詢期接獲大量公眾反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也坦承規管劏房有機會引致本地租金上升,計劃最終擱置。張炳良曾形容劏房為「社會的悲哀」,指政府雖然致力解決,但建屋需時,房屋供應一日不足,問題仍然持續。
團體批:公屋嚴重不足
部分劏房拆除原先的間隔牆或結構牆、加高地台及開鑿額外門口,這些工程可能會導致樓板、橫樑、甚至樓柱的負荷過重;而在開鑿額外門口或新豎設排水渠管時, 若於樓宇的結構牆開鑿通口,會對樓宇結構造成不良影響;部分劏房沒有提供天然照明與通風的窗戶,安裝的門亦可能阻礙逃生途徑,以上種種可能已違反《建築物條例》。
政府嚴打違規劏房,但基層市民又沒有能力搬往合法的房屋居住,對此,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唐耀強批評,政府的房屋政策根本無助解決房屋問題,「每年落成的公屋量都未達前一年目標,遠遠落後於輪候人數,令本港房屋問題愈來愈嚴重」。
■相關概念
劏房(subdivided flat)
貧窮(poverty)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社會問題(social problems)
資源分配(allocation of resources)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指出劏房住戶面對的問題。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劏房會引伸哪些社會問題?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置業艱難 斗室蝸居」:link.mingpao.com/14291.htm
2. 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www.thb.gov.hk/tc/policy/housing/policy/lthshb_consultation_doc_20130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