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雁蕩山(雁山)(資料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活動速遞﹕觀賞藝術創作 反思人生路向
活動速遞﹕商務春季大減價
放眼中華﹕印章 古代「身分證」
社評練習題﹕政府難題
名家面書﹕紀曉嵐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古典奠基﹕山水遊記(上)

【明報專訊】山水遊記是古文常見的題材,古人愛好山水之樂,經常因公事或興趣遊歷各地,留下不少名篇,當中以東晉文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最為人熟悉。陶淵明通過對桃花源自由和樂的生活描繪,表現對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以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山水遊記並非單純描寫自然風光,作者於文中有所寄寓,必定借景抒情、言志。

◆景物描寫 常有隱喻

古人藉描寫山水言志,最常見主題是仕途不順,欲借遊山玩水消除心中鬱悶,抒發懷才不遇的情感;亦有借山水道出隱逸之心、對自然喜愛之情,又或發表議論,針砭時弊。作者未必會清楚透露思想感情,大多有所隱喻,因此我們閱讀時需找出當中寓意。例如,當作者描寫山嶺險峻,一般寓意仕途坎坷不順;描寫強勁的山風,則可能比喻遭受打擊、打壓;美樹芳草,又可能是作者比喻自身高潔。了解這些意象,有助理解山水遊記。

◆〈雁山觀石梁記〉 比喻出色

古人描寫風景時,為讓讀者能夠身歷其境,以大量比喻入文,讓筆下風景活靈活現。這次介紹的名篇是元代李孝光的〈雁山觀石梁記〉,他與友人張子約及陳叔夏遊歷雁山,按照時間順序描繪石樑景色。其中最教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極富聯想力的比喻。他描寫山上石頭時,寫道:「宛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遊方僧自襆被者」,意指石頭光禿禿的樣子宛如和尚,背腰隆起,像遊僧背茬Q子。

寸草不生的石頭 =>和尚頭

這樣的比喻極具創意,和尚頭上沒有頭髮,就如石頭表面寸草不生;石頭的弧度,則讓作者聯想到和尚背茬Q子行走的情景。沒有相當中文造詣,斷不能寫成如此絕妙的比喻。作者描寫日暮時分的雁山之景,山上石頭本屬靜謐景色,然作者運用和尚趕路作比喻,增添動感,以動襯靜,誠可謂神來之筆。

拔地石樑 =>大梯倚屋簷

作者描寫山勢時,就比喻為:「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簷端」,石樑拔地而起,看起來像大梯子靠在房簷,寫出山的坡度。山坡如大梯子,一直向上延展,如此特別的比喻,經作者妙筆一揮,我們已能清楚聯想當時情景。除了描寫山勢,作者也描寫了山腳下的石梯:「地上石腳空嵌,類腐木根」,地上石梯玲瓏剔透,就像腐木的根部,比喻相當貼切,富有聯想力。

◆以聲音襯寂靜 描寫常法

作者大量描寫日暮時分的山景,亦有寫山的夜景:「月已沒,白雲西來如流水」,這句意思很淺白,就是帶出白雲飄動的情景;但最引人入勝是之後數句:「風吹橡栗墮瓦上,轉射岩下小屋,從瓴中出,擊地上積葉,鏗鏜宛轉,殆非世間金石音。」風將橡栗吹落到屋瓦上,又彈到岩石下小屋上,從瓦溝上迸出,擊中地上的落葉,發出「咚咚」的聲音,幾乎不像塵世間敲擊金屬石頭的聲音。何以作者描寫夜景,會加入橡栗吹落地上的情節?只因橡栗跌落的聲音,更能突顯深夜石樑四周一片寂靜的情G,以動襯靜。

以聲音襯托寂靜,素來是古人擅長運用的筆法,王籍〈入若耶溪〉寫道:「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維〈鳥鳴澗〉亦寫道:「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若非夜靜如斯,何以聽到如此曼妙的天籟?

文:林溢欣(YY Lam)、謝廷樞

圖:資料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古典奠基﹕山水遊記(上)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