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幹事彭鴻昌:以病人為本 尊重病人權益

[2015.03.12] 發表
彭鴻昌
藝人張崇德及劉美娟(圖)長子夭折之投訴於2005年已交醫委會,但當時的初步偵訊委員會「走漏眼」,未有向涉事醫生索取病歷,初步判投訴不成立。至2014年5月,即9年後,醫委會終就案件判接生醫生專業失德,外界關注醫委會紀律聆訊需時過長。

【明報專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轄下病人權益協會是本港唯一「打正旗號」從事病人權益工作的非政府組織,幹事彭鴻昌關注病人權益多年。「醫護是專業人士,病人一般只有信任他們,難判斷(診療)對錯,故醫護與病人之間呈現權力不均等的關係,令保障病人權益更重要。」社協每年接到約500宗有關病人權益的查詢,多涉及醫護疏忽、醫療程序問題、醫護人員操守或態度問題、藥物及私隱等,當中有30至40宗個案需獨立跟進。

彭鴻昌引述醫管局2013年的調查指出,市民對公營機構醫護人員的滿意程度頗高。「從治療質素、效果看,香港醫護人員相當專業。」不過,他認為這不代表病人權益被充分了解,並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沒有損失並不完全代表其權益受到尊重。「很多醫生只從專業角度出發提供治療,而非以病人的權益為大前提,這觀念根深柢固。在外國,醫護人員傾向以病人為本,尊重病人的權益。」近年他獲邀到港大醫學院講解「病人權益和義務」,讓醫科生認識尊重病人權益乃其職責。他稱,良好的服務建立在醫患之間的信任上,雙方應加強溝通、互相理解。

港人不知權益 有事不懂求助

彭鴻昌說,自社協1992年成立病人權益協會以來,社會對保障病人權益的意識提升,但市民未完全掌握其內容,其一反映在「有事時不知向誰求助」。市民不了解投訴機制,或令投訴程序延長,導致身心疲累。他以藝人張崇德兒子夭折案為例,「張崇德夫婦一開始不知道如何蒐集投訴所需的資料,投訴被醫委會駁回,其後循法律途徑輾轉取得相關文件,再向醫委會投訴,經過多重聆訊才有結果,歷時9年」。

■解答考考你

社協幹事彭鴻昌答﹕

個案1﹕病人情况穩定指健康水平不會變差,不代表百分百康復,如醫生認為病人已沒有治療需要(只有護理需要),安排病人出院沒有違反「治療權」。若醫生沒有清楚解釋病人情况便有可能違反知情權。

個案2﹕病人權益更多體現在「規限」病人和醫護人員的關係。牀位不足屬醫療系統乃至政策問題,涉及「健康權利」 (right to health,根據世衛,健康權指政府必須製造條件使人人盡可能健康)。病人權益可包括在健康權內。

更多教育
概念解碼﹕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明報專訊】生活素質是政府或經濟學家用以量度社會政策能否提升民眾福祉的指標。較為人熟悉的生活素質測量包括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 詳情
學生投稿﹕男士享3日侍產假
【明報專訊】隨着社會變遷,出生率下降,加上日漸重視兩性平等,社會開始關心父親照顧嬰孩的責任。立法會2014年12月通過法例,男士可享有3天八... 詳情
【明報專訊】同學在文章花上不少篇幅討論設立男士有薪侍產假的作用及重要性。不過,若從爭議的重點來判斷,同學文章的最後兩段,即討論侍產假的日數應... 詳情
【明報專訊】2015年文憑試中國語文科口試今日展開,對逾7萬名應屆考生來說可算是「初試啼聲」。考評局一連三星期於「DSE試場通勝」,為大家介...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同學以為考察需要長途跋涉,其實考察可在同學居住的區域進行,不用舟車勞頓。日前我為學生安排一次小型考察活動,地點是學校附近的某...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