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沈祖堯出身基層家庭,父親開舖賣眼鏡,沈父知道兒子想讀醫,開玩笑叫他讀眼科,可轉介病人配眼鏡。他最後選了腸胃內科,開展從醫生涯。過去50多年,沈祖堯擔任多個角色,是教授、又是醫生;是學生、又是校長。曾有人問他,死後想在墓誌銘上刻上醫生還是校長身分,他打趣回答:「墓碑有兩面,就一面刻醫生、一面刻校長吧!」
事業低谷 重新學習
在香港大學醫科畢業後,沈祖堯便加入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實習,並在醫院抽時間做研究,怎料惹怒上司,遇上事業低潮,「上司覺得我想表現自己,可能也有少少吧」。沈在醫院工作6年,意興闌珊,遂到加拿大攻讀博士。由醫生變成窮學生,在零下37度他穿牛仔褲推木頭車運送化學物料,當時不禁自嘆:「為何淪落至此?」驀然回首,沈卻認為這3年學習生涯是人生最有用,「當地學生天文地理什麼都懂,自己卻搭不上嘴」。他開始反思,覺得自己視野狹窄,便嘗試透過閱讀擴闊眼界,將知識推到更廣、更博、更深。
領導抗疫 仁心仁術
在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在香港爆發,沈祖堯當時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部門主管。疫情爆發第一個星期,威爾斯親王病房有50名醫生及護士同時請病假,沈祖堯意識到事態嚴重,立刻召開會議,將部門分為「潔淨」及「骯髒」兩支隊伍,自願加入前線的「骯髒」隊,希望親身感受病人的需要和與前線同事一同「打仗」。
政府當時低估了疫情,為前線醫護人員準備的保護衣物嚴重不足,沈祖堯得知後向同事保證,「就算動用自己的錢,不依規定採購,也要確保每個同事有可用的口罩及衛生袍」。他認為領導者在危急時刻可不按本子辦事,他希望讓出生入死的同事感受到上司是關心他們安危生死的。
SARS改變了沈祖堯的人生觀,他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更珍惜人生。有SARS病人得以保命,但後遺症跟隨一生,沈祖堯明白箇中痛苦,所以便定期探望和關心他們。曾有人問他怎樣才算是好醫生,他回答:「良好的醫生醫治疾病,優秀的醫生診治病人。」
人物檔案
1959年出生的沈祖堯,中學時期受外國劇集《杏林雙傑》影響,決心從醫,原打算投身兒科,「因為當時在兒科做實習,覺得非常開心」,後來面對一個3歲孩童因血癌死去,覺得情緒難以承受,決定不做兒科,投身腸胃內科。沈在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上成就卓越,獲多項本港及國際獎項,是腸胃研究權威。2003年SARS期間,沈積極抗疫,廣為港人認識。
沈祖堯曾在中文大學擔任醫學院教授及逸夫書院院長,2010年7月出任中大校長後,每周仍盡量抽一天應診及帶領實習醫生。2015年6月底完成校長任期後,將會連任3年至2018年中。
人氣校長 與學生零隔膜
2010年7月,沈祖堯獲任命為香港中文大學第7任校長。在中大學生心中,他的形象親民、開明,有別於過往的校長作風,令沈成為近年最具人氣的校長。
沈祖堯之所以能與學生打成一片,是源於一次書院活動。「當時在醫學院當教授,但從未參加過書院活動。有一次報名『千人宴』活動(書院晚宴),被嘉賓朱咪咪邀請上台合唱,全場情緒高漲,學生紛紛吶喊,高呼『祖堯』。」醫學院教授頗具威嚴,一般以Mr、Dr等稱謂,但沈對於學生直呼其名不覺被冒犯,更覺親切受落,他深深感受到校長、教授未必要高高在上,反而放下身段,學生會切實感受到。這次經驗確定了他以後和學生的關係,「在學生心中,我反而像他們的大哥哥」。
■相關概念
領導(leadership)
社會期望(social expectation)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