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 事件﹕2015年農曆新年,食環署加強掃蕩桂林街一帶無牌小販,有團體發起「我要真小販」活動,擺攤支持保留小販文化 ” (見圖) ■模擬試題 ˙資料A˙ 很多先進國家都將小販政策納入經濟、旅遊及就業政策一同處理,以應付物價過高、就業困難、扶貧等社會問題。 有意見認為小販的出現會對「真金白銀」交付租金的商戶不公平,但灣仔市集關注組認為小販的出現正好有助政府平衡租金、物價,製造就業機會,「因為增加供應和選擇,能拉低商舖過高的租金,令高昂物價降溫」,減低通脹、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 【取材自報章報道】 ˙資料B˙ 2012年,政府宣布在天水圍區設墟市,取名「天秀墟」。攤檔申請熱烈,惟有人批評申請程序混亂。2014年,部分攤檔不獲續約,更被強制遷出,天秀墟宣告失敗。 持份者對天秀墟的批評﹕ ◆不設熟食攤檔 ◆不允許販賣鮮肉 ◆營運機構經驗不足 ◆欠缺清晰指示 ◆地點不在人流聚集之處 現時台灣共有逾400個大小夜市,分別以觀光夜市、街邊夜市、商場夜市及流動夜市方式營運,當中以觀光夜市最受旅客歡迎。「夜市擺攤成了1970年代新就業市場之新出口,造就不少工作機會,而營收不受賒欠及稅金影響,每日現金營業」。管理當局認為雖然要「打造現代都市面貌」,但同時亦要對無牌攤販有點容忍。當局和攤販互相尊重,便能「各取所需」,經營美好形象,令小販成為城市一部分,與城市共生。【取材自報章報道、評論人文章及網上資料】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小販文化與地方經濟有何關係? 2. 比較資料B中香港天秀墟和台灣觀光夜市的情G,分析天秀墟的失敗原因。 ◆延伸回應題 3. 不少意見建議香港仿效台灣設立夜市,你認為夜市文化多大程度適用於香港? (答題指引見另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