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地庫僭建含安全隱患,特別是樓齡高的樓宇,結構可能老化,僭建會影響樓宇結構安全。有專家建議執法部門可利用科技如雷達掃描,初步判斷一些牆身背後有否非法空間。 大廈底層樁柱間僭建 影響結構安全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指出,在大廈底層下的結構樁柱間僭建,很大可能影響大廈結構安全,「僭建會加重了樁柱整體的荷載,對地基、柱樑有更大壓力,甚至可能超過安全荷載。特別係四五十年前起的樓,當時的標準沒有如現在般高,原有結構又會有老化及衰退,所以風險是高的」。他又稱,增加了樓面,亦會影響了大廈本身設計所考慮到的採光、通風、走火、防火功效等,對僭建物的使用者或他人都構成一定風險。 他認為由於興建僭建物是不會通知當局,是否由專業人士去監督工程頓成疑問,因此安全性亦同樣成疑。 起樓容易拆樓難 要清拆大廈結構柱樑間的僭建物,何鉅業表示有一定困難,「起樓容易拆樓難,現在的(承載)力已是一種平衡狀G,拆一部分,對整體平衡會有影響。所以拆的時候要有仔細的評估及施工方案。」他又稱,這類僭建很多時在斜坡上,「要用斜坡做支撐,可能要建臨時的工作平台,建築材料如何放?本身居住的人是否暫時搬走?其他鄰居有沒有影響?」 香港公正行技術總監賴達明認為,目前制度對監管非法僭建的阻嚇力不足,認為可考慮利用儀器初步檢驗,例如利用雷達掃描,判斷牆身厚度及牆後有沒有空間,「室內僭建係好難監察,但屋宇署有權進入單位,署方願意引入這類儀器調查,會對蒐證有幫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