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外國人常說中國企業喜歡「山寨」,卻不知各國唐人街餐館的中國菜也「山寨」,許多知名中國菜連中國人都不知道,例如有名的湘菜左宗棠雞或者李公雜碎,雖名揚國際,中國人或許沒吃過。
中國網站評選出「十大山寨中國菜」,從左宗棠雞、李公雜碎、炸蟹肉餛飩、炸雞蛋卷、寶寶盤、牛柳爆炒花椰菜、酸甜咕咾肉、酸甜咕咾雞、幸運曲奇、沙拉(沙律)。這十樣菜的共同特色,就是沒有外國人不吃、中國人視為美味的魚頭、豬肥肉內臟或牛羊內臟。
不過,為了讓外國人看得懂菜的內容,大部分的菜名非常直白,不會有什麼「一江春水向春流」、「廿四橋明月夜」這種望之令人無語的菜名;左宗棠雞、李公雜碎則是以清代歷史名人為菜名,展現特色。
李公指的是李鴻章,1896年以特使身分訪問美國,頂戴花翎,大辮子拖在腦後,是美國人第一次見到清國的一品大官員。據說當時美國記者紛紛訪問李鴻章在美國吃些什麼菜,隨行人員英文能力不佳,就說是東切一點、西切一點的雜膾,後來傳成了雜碎。
最早的李公雜膾是雞肉丁、熟火腿、發過的魷魚、水發腐竹、水發冬菇油發魚肚、干貝粒加雞蛋雜膾而成。但到了後世,變成一堆雞雜,是華籍廚師妙手變廢為寶的名菜,從此外國人一直認為,這是一道流傳久遠的中國名菜。
左宗棠雞是湘廚發明的菜,據云在1970年代,由台灣湘菜名廚彭長貴發明,後來彭長貴到美國發展,給這道菜冠上大官的名字以廣招徠。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曾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吃飯,據說基辛格非常喜歡這道菜,於是左宗棠因基辛格而廣為外國人所知。也有人稱左宗棠雞為左公雞。
原本左宗棠雞有用到很多辣椒,在美國的華籍廚師投外國人所好,改良成酸甜味,莫名其妙成了少數有甜味的湖南菜。左宗棠雞名氣之大,讓英國與美國的記者都曾經前往長沙追溯根源,可是問遍湖南人,沒人聽過這道菜,讓外國記者很懊惱。
炸蟹肉餛飩跟炸雞蛋卷其實也叫炸春卷;酸甜咕咾肉和酸甜咕咾雞是為符合外國人的口味,必須不辣、有點酸、有點甜,小朋友用勺子就能挖起來吃。寶寶盤則是涼菜盤,看中菜館當天配什麼飯前菜,就兜成一盤。最有趣的是幸運曲奇,其發源已不可考,可能是個具有行銷頭腦的中國大廚,把翻成英文的中式偈語藏在曲奇內,作為甜品附贈,讓外國人飯後像玩遊戲一般,可以學習中國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