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校記:李諾琪 學校: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這句對白來自講述年輕人追夢的電影《狂舞派》。但追夢的又豈止電影內的主角?電影其中一名編劇陳大利,原來也正為他的電影夢想而奮鬥。 「小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編劇,因為我一直認為,電影只是一種娛樂。」大利憶述,這個電影夢是突然閃現的,「中六、中七大學選科,那時正處於人生轉捩點,我想對這個世界了解更多,並且有種想改變的衝動」。於是,中學時一直修讀理科的大利,大學選讀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主修電影電視。這個決定,成了大利電影夢的奠基石。 一次機緣巧合,大利的朋友介紹他認識「東方電影」的監製,從而展開其編劇路,而他第一個出現於大銀幕的作品就是《墨斗先生》。 「那時票房慘敗,但亦有人欣賞我們的構思。」雖然大利滿有抱負,但於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有時候,就算機會到來,劇本也會被拖延一兩年,很難保持到這份熱情」。大利曾經覺得很迷失,腦海中經常浮現放棄的念頭,但因為對電影有熱忱,選擇咬緊牙關撐下去,「我入行已10年,如果放棄,之前付出的便會告吹。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只不過是機會未到罷了」。 要是機會來到,大利會好好把握,並不介意犧牲,「為了夢想,我可以去到幾盡?我放棄了相對穩定的收入、舒適的生活,甚至一些感情關係。但是我得到創作上的滿足感,還有自由的時間」。大利鼓勵年輕人想實踐夢想,要變得更主動,「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但要實現夢想,必先要親力親為,不可以只說不做。只要走出第一步,便會有第二步、第三步,慢慢便可以走上這條夢想路」。 ■評語 本文展現了陳大利在編劇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心理掙扎,文章結段中陳大利鼓勵年輕人要主動追夢,除予年輕人深刻的啟發外,亦呼應首段,是一篇結構完整的人物專訪。——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課程發展主任 羅駿齡 文章有啟發性,利用《狂舞派》的內容帶出夢想追求的重要。——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及教授 馮應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