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X概念﹕給加納孩子追夢機會
【明報專訊】加納(Ghana)位於西非臨海位置,鄰近尼日利亞,英聯邦成員國之一。這國家對香港學生而言可能比較陌生,但對曾善美(Bernice)和洪凱晉(Alvin)來說,便有特別意義。他們花了兩年時間籌劃名為Africable(非洲.能)的服務計劃,今年7月前往加納義教,把香港的資源與當地人分享。
義教啟發服務計劃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系四年級生的Bernice,大學一年級時隨國際學生組織AIESEC到加納義教,看到當地資源短缺,後悔沒有準備物資給當地學生,對加納念念不忘,覺得要再為他們做點事。Bernice說,當地校舍多數是木建的,只有簡單硬件,學生沒有教科書,上課時由教師把學習內容寫在黑板,學生抄寫到皺巴巴的紙上。學生也沒有筆袋,只能用膠袋放文具。部分學校提供電腦課,但Bernice義教的小學只有25部從中國買回來的電腦,是別人不要的,大都已經壞掉。
「當地小孩從未擁有自己的照片」
目睹如此貧乏的資源,Bernice回港後開始構思以物資援助當地學生的計劃。她向國際十字路會(Crossroads Foundation)申請物資,「他們從各處得到多餘物品,在屯門設有貨倉分類,再把物資轉送給有需要的人。我寫好計劃書,向十字路會申請各式各樣的物品,打算帶到加納分發給學生」。Bernice笑言一開始很「大想頭」,想申請電子產品(如電腦、投影機),「因為學生用筆抄寫太慢,電子產品可令他們學習更有效率」。但由於涉及通關問題,加上當地教師未必懂得使用,所以放棄了。Bernice最後申請了大批文具和書,也有蚊帳和清潔劑,還有即影即有相機和相紙,「當地小孩從未擁有一張有自己樣子的照片,希望幫他們拍照紀念」。
計劃初期Bernice孤軍作戰,後來Alvin加入,二人於2014年7月一同前往加納展開12天義務工作。Alvin說,港人對非洲國家的印象不外乎貧窮,但其實非洲有很多風土人情值得欣賞,同時亦有不少社會問題需要大家關注,他希望透過這次計劃向港人展示加納真實面貌,引起各界對非洲國家的關注。但一次過的服務欠缺可持續性,Bernice和Alvin希望能為當地學生帶來改變,同時給他們一些信息。
親睹社會不公 說故事鼓勵追夢
Africable大致可分三部分﹕物資捐贈、義教和拍照。加納的學校很少向學生介紹全球性議題,由於資源貧乏,大部分家庭沒有電視和電腦,資訊相對不流通。Bernice和Alvin希望學生擁有更闊視野,向他們介紹具啟發性的人物故事,從而鼓勵他們追求夢想,改變人生。
工作半年掙不到一杯咖啡
Bernice和Alvin把從十字路會得到的物資帶到加納,兩人行李加起來超過100公斤。事前透過當地AIESEC的幫忙,他們到訪當地4間官立小學和孤兒院。他們指加納社會階級觀念重,貧富差距大,高、中收入家庭生活富裕,擁有大片土地和房子,小孩可入讀國際學校和私立小學;貧窮家庭只能讓孩子入讀官小。雖然有機會接受教育,但當地教育制度不公,一般只有國際學校或私立學校畢業生能升讀大學,所以能成為教師的也大多是高、中收入家庭出身的年輕人。低收入家庭多以種植咖啡豆為生,每半年的收成只能替他們掙到約50港元,Bernice和Alvin感慨咖啡農辛苦工作半年,卻可能連在發達國一杯咖啡的價錢也掙不到,充分反映社會不公義。
加納也有很城市化的地方,由於曾是英國殖民地,大部分人能以英文溝通。當地人沒有什麼娛樂,最大興趣是足球,街角總有人在踢球。不少貧困學童放學後都需為家計奔波,街上有很多小孩把水果、雞蛋、水等放在頭頂的籃子上叫賣,生活刻苦。當地人鮮有遇到亞洲面孔,覺得很神奇,特別是非洲人的頭髮鬈曲,難以留長,看到Bernice的長髮都會覺得很新奇,有些小孩更會拿她的頭髮把玩。她記得有一次在巴士遇到一個嬰兒被她嚇哭,「可能是第一次看到皮膚白的人吧!」Bernice笑說。
分配物資 校長圖收起自用
Bernice強調要把物資親自交到學生手上。「以前聽過如果把物資交給學校,校長和教師會私自把部分收起,轉賣出去,剩餘的才給學生。事實上,我們在其中一間學校分發物資時,校長也企圖把部分拿回家給子女,跟他爭論了很久他才肯讓我們親自分發,但看得出他相當不情願。」分發顏色筆和白紙給學生畫畫時,他們小心翼翼地拿荂A彷彿覺得眼前的東西很不可思議,更令Bernice和Alvin感受到當地物資嚴重短缺。
說故事送「紅包」 盼學生圓夢
在學校義教時,他們向學生介紹天生沒有四肢的傳道人Nick Vujicic和美國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故事,鼓勵他們追夢,以及多關心社會,建立公民責任心。講完故事,他們邀請學生把自己的夢想畫在紙上,再幫他們拍即影即有照片,放在紅包中,意思是送上祝福,紅包也作為時間囊,讓他們多年後重溫自己的夢想,看看能否實現。
學生的畫作中有很多令Bernice和Alvin難忘的夢想,「例如有女孩想當軍人,貢獻國家;也有學生想成為記者」。有學生聽完Martin Luther King的事[後寫道「I hope education will be perfect in Ghana.(我希望加納能有完美的教育。)」、「I want Africa to have great leaders.(我希望非洲能有好領袖。)」等,令Bernice和Alvin驚訝小學生的成熟和視野。
「改變要從人開始」
Bernice希望Africable能帶來ripple effect(漣漪效應),「鼓勵孩子擁有夢想、關心社會,我們相信非洲的改變要從人開始」。計劃不單為當地孩子帶來一點點改變,Bernice和Alvin自己也有深刻體會。「我離開自己一直習慣看到的世界,記得到達當地機場時,看到每個人都把隨身物品放在頭頂的籃上,根本沒有人提袋,可算是文化衝擊(笑)!當地人性格熱情、率直,他們對我們好奇,我們也抱有相同心情,總覺得在當地有很多可能。同時我們也突破自己,挑戰一些不曾做過的事,例如在露天位置洗澡、坐沒有時間表的巴士等。在香港,我們習慣把擁有的一切看成理所當然,在加納並不是這樣,學生收到我們帶去的一點物資已經非常珍惜,好像不敢相信的樣子。」Alvin補充,加納非常值得一遊,「港人鮮會到訪第三世界國家,這次到加納算是衝出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適區),體驗截然不同的文化,同時也令我們反思生活。喜歡當地人的自由和率性,感覺他們沒有太多框框,希望大家可以多發掘和欣賞加納優秀的一面」。
延續Africable精神
完成這次旅程後,Bernice要繼續學業,Alvin則赴英國進修,但他們希望Africable的精神不會就此完結。他們在10月於中文大學書店舉辦攝影展,展示在加納拍攝的照片,配上簡單資料,希望讓更多學生關注非洲情G。Bernice說,若未來投身教育界(她主修通識教育),會給學生講解第三世界國家問題,希望學生多關注,也會利用暑假到訪這些國家,給當地人拍照,延續Africable精神,也鼓勵朋友響應。攻讀法律的Alvin希望未來有機會提供義務法律諮詢服務,幫助在港難民(refugees)。
■相關概念
人道主義(humanitarianism)
人道主義重視改善惡劣生活及阻止社會不公。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OCHA),人道主義行動的基本原則除了人性化待人(如尊重其生命、尊嚴等),還包括政治、宗教等中立、公平,以及不受其他外力干預運作。
文﹕鄭寶欣
圖﹕鄭寶欣、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