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是否等同溝通?
【明報專訊】執筆之時,佔領運動已持續超過三星期,相信不少香港市民也像同學一般,對僵局與撕裂的民情心急如焚,期望學聯與政府的對話能化解陰霾。如今,學聯與政府就政改問題已進行歷史性的首次對話,我們不妨整理雙方觀點,並探討能化解困局的機會。
對話中,學聯主要觀點及立場為﹕
1. 831全國人大常委決議是對香港人平等政治權利,包括選舉、被選舉、提名權的剝奪,質疑人大常委的決議並非不可撼動
2. 政府向人大常委提交的政改諮詢報告,未能充分反映甚至扭曲港人對政改的觀點,導致全國人大常委誤讀香港民情,因此要求港府重新提交政改報告
3. 公民提名才能保證市民擁有平等政治權利,現時選委會多為親建制委員,如按人大常委決議,未來提委會按現時選委會形式組成,可能未能反映真正民意,令大多數市民屬意的特首人選,難以獲得提名。根據中大亞太研究所3月的民調,76.2%人不接受只有建制派才可以提名特首,但報告沒有提及,導致人大決議違反大部分民意(現時從立法會地區直選得票分佈可見,泛民支持率約為55%,建制派約為45%)
政府的觀點則為﹕
1. 831全國人大常委決議是香港民主化的重要一步﹕2017年香港特首是歷史上首次以一人一票產生,候選人要面向廣大市民
2. 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如引入必須修改《基本法》,而《基本法》是嚴肅的基礎法律文件,不應輕易修改;加上修改程序繁複,將曠日持久,未能解決即時爭議
3. 人大決議下,香港在政改問題上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例如提委會的組成方法及選民基礎等,可於第二輪諮詢中再探討
4. 政府將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報告交代近日的群眾運動,並承諾成立各界溝通平台,共商2017年以後的特首選舉安排
綜觀雙方立場,似乎距離能相互接受的階段仍然很遠,而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迴避回應學生對民主人權價值的追求,而特首「窮人無提名權」的說法,也難以說服市民去接受扭曲民意的提委會組成方式。對話的確是紓解社會矛盾的良方,但真正的對話不是各自表述,而必須在事實、分析及價值取向上作坦誠的辯論。然而,第一次對話似乎未能做到,爭取民主政制的路仍然漫長。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