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衝突(conflict)
【明報專訊】衝突是社會中個人之間、團體之間或國家之間的公開鬥爭,往往為了爭奪社會資源或機會而直接交鋒。衝突可以是制度化,受各方同意的規則所規限,如民主選舉程序;也可以沒有規則,如暴力事件。衝突很多時被視為社會變革的途徑,若把團體或國家之間的競爭亦包括在內,與社會變革的關係便更明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人際衝突×青年打鬥
2012年8月,15歲少年曾明斯與有黑幫背景的朋輩約會玩耍期間,疑因取笑一名少女濫交,少女找黑幫「大佬」出頭,對方涉糾黨以拳腳及石頭把曾明斯圍毆至重傷昏迷,再丟落海,令他遇溺身亡,7人(16至34歲)被捕。
世代衝突×雨傘運動
由佔中引發的「雨傘運動」,核心是年輕人,反佔領者則不乏父母輩。中大2014年9月的民調顯示,15至24歲受訪者有46.7%傾向支持佔中,40至59歲及60歲以上分別只有20.9%和29.5%支持佔中。不少分析指出,這場民運揭示香港年長和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差異,包括對未來的期望、對國家的看法、對民主的理解、對公民抗命手法的認同、對香港的發展模式等。
◆今日香港
警民衝突×佔領中環
2014年,圍繞「佔中」運動的展開發生多次警民衝突。9月28日,警方指金鐘示威者意圖衝擊防線而施放催淚彈,手法引起強烈反彈,市民自發佔領銅鑼灣和旺角等地。10月3日,多個反佔中團體到各佔領區「清場」,有佔中者被追打,多人受傷,警方被質疑袖手旁觀,甚至護送打人者離開。警方執法受質疑,一度成為市民謾罵對象,警民關係惡化。
文化衝突×中港矛盾
內地來港自由行旅客數目不斷上升,兩地人民的文化衝突、資源爭奪亦令中港矛盾升溫。2014年2月,有網民發起「驅蝗行動」,抗議自由行嚴重影響港人生活,網民在廣東道名店指罵店內的內地人「蝗蟲」、「滾回去」,又與支持內地遊客到港的「愛港之聲」人馬隔荌邪藿嚚|,部分名店一度需要關門。官員高調回應,表示特區政府譴責事件。
利益群體衝突×佔領中環
佔中堵塞道路,導致「佔領區」商戶、餐飲、旅遊和運輸業界等帶來經濟損失。支持和反對佔中者不時發生口角甚至推撞。10月13日,數百個反佔中者遊行到金鐘道,要求警方清場,多輛貼上「打爛飯碗」之的士和田螺車響號;其後一批戴口罩者用利器拆路障,佔領者阻止,雙方衝突,警員分隔兩批人。
◆全球化
政治衝突×朝鮮危機
朝鮮(北韓)領袖金正恩上場後,不斷威脅對美韓發動攻擊,國際社會視之為對全球安全的威脅。2013年2月朝鮮再次核試,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2014年3月底,朝鮮在西部海域作海上射擊演練,百餘枚炮彈落入韓國(南韓)領海,引發韓軍還擊,駐朝鮮半島的聯合國部隊介入喝停。2014年6月,朝鮮又向日本海發射兩枚短程導彈。
朝鮮自2009年退出六方會談,美國、日本、韓國、中國、俄羅斯均呼籲重啟六方會談。
宗教衝突×緬甸騷亂
緬甸逾八成人是佛教徒,在國內有一定優勢。2012年起,佛教徒與穆斯林屢生衝突,已造成最少250人死亡,萬計民眾無家可歸。
2014年7月,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再爆發宗教衝突,當地社交網站瘋傳有穆斯林茶館東主強姦佛教徒婦女的消息,導致有佛教徒到相關商店破壞報復,觸發騷亂,一名佛教徒及一名穆斯林身亡。
文明衝突×伊斯蘭
美國擊斃阿爾蓋達領袖拉登,但伊斯蘭極端恐怖勢力並無消停,更成立伊斯蘭國(IS),威脅世界和平。美國學者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屢被引用以解釋今日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認為西方言論自由精神與後者的保守信仰互不相容而產生種種文明衝突。但有學者不認同,指不同文明絕對可兼容並蓄,部分人強令伊斯蘭世界接受西方一套,才是衝突的原因。
◆現代中國
種族衝突×維吾爾族恐襲
2014年,內地多處接連發生與新疆維吾爾族有關的恐怖襲擊,例如3月在雲南昆明火車站斬殺民慼A造成29人死亡、百多人受傷。漢維衝突背後原因複雜,包括民族不平等、極端宗教主義、經濟文化發展不均等,令中央政府需反思應對新疆局勢的政策和部署。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利益衝突×能源爭奪戰
國際能源署(IEA)2009年的評估顯示,各國對石油需求日增,全球800個主要油田產量高峰已過,石油生產可能在2020年或之前見頂。為免能源供應不足或價格上升影響經濟,國際近年爆發能源爭奪戰,除了大國與產油國建立以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好處換取石油的「能源外交」,美國2003至2011年攻打伊拉克等戰爭,亦被視為石油搶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