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古人常以動物為成語素材,如用「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出眾、「杯弓蛇影」說人經常疑神疑鬼等。以動物擬喻,生動傳神且又暗含褒貶。成語蘊含龍、虎、馬時,通常以褒義居多;若包括鼠、狗、蛇、狐一類動物,則多含貶義色彩。這次先從含褒義色彩的動物成語說起,集中談關於「馬」的成語。 拚勁、戰爭 馬為六畜之首,是漢民族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形象多與刻苦耐勞、充滿拚勁有關。馬的成語中,我們會發現古人生活狀態,馬出現之處通常象徵熱鬧,如「車水馬龍」、「人喊馬嘶」。古時的馬更與戰爭有密切關係,如《說文解字》說:「馬,怒也,武也。」馬的成語亦多見於描述戰爭情G,如形容軍隊陣勢,可用「兵強馬壯」、「金戈鐵馬」;形容戰前準備,又可用「厲兵秣馬」、「馬首是瞻」。 正面、誠信 南朝范曄《後漢書.馬援列傳》謂:「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H上在兒女手中邪?」馬的成語大多描述人們正面的處世態度,「馬革裹屍」是一例,形容戰士決心為國捐軀的意志。此外,《新五代史.晉家人傳》謂:「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貽,咎將誰執?」「駟馬難追」指話已經說出再也追不回,講的是「誠信」精神。 堅持 另外,馬有奔騰飛躍的形象,因此馬亦可描述人們奮發向上。《荀子.勸學》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騏驥是良馬,雖能日行千里,但要求牠一躍要達十步,恐怕牠也做不到;駑馬則是劣馬,只要不停走十天,仍能趕得上良馬,意指人們於學習階段應當努力不懈,切忌半途而廢,強調的是「堅持」。 豁達 「誠信」與「堅持」都是良好的處世態度,如果加上「豁達」則更完足,古文亦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說。此故事源出《淮南子.人間訓》,比喻倘若一時損失,可能因而得福。同學背誦這句時,不妨順道記誦後續兩句:「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有時好事到頭來可能變成壞事,《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好壞福禍,人有時難以參透,生活豁達自能迎接一切高低起跌。 文:林溢欣(YY Lam)、謝廷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