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崛起之際,建制派批評通識科太茩型F治內容,更有指政府擬「整治」通識科。有當年有份為通識科制定課程框架的學者質疑,若以政治目的削減通識內容,是違背通識的教育目標「ABC」,即Awareness(認知)、Broadening Knowledge(擴闊知識)及Critical Thinking Skill(批判思考)。 削政治內容違ABC目標 據資深教育工作者指出,通識科的「始作俑者」是前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梁錦松,當時他到大學跟學生交談,發現學生懂得本科知識,對時事卻欠了解,梁於是提出改革教育,令學生掌握社會情G,當時教界人士明言,這必須從考試入手,「若考試考掟石,就個個學生都會識掟石」,經過教育部門官員一番商議和推動後,最終定出在公開試課程加入通識科。 萬料不到的是,當年為解決學生「高分低能」而設的科目,如今成為建制派眼中學運火紅火綠的「罪?禍首」,有當年有份設計通識課程的學者感到不以為然。 當年為解決高分低能而設 該學者說,通識科框架列明,該科目標是「ABC」,若有人認為應藉削減通識科內容來減低學生對社會議題的認知及關注,令他們無法作知情抉擇,那便是違背了通識科的教育理念;若以為是通識科推動學生上街,亦是漠視通識「不偏不倚」、「多角度思考」的教學理念,及將社會問題過分簡單化。 通識科發展風聲鶴唳,但亦有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成員指出,即使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聯合設立的通識教育委員會曾提出調整通識科內容,亦可能出於教學理由而非政治理由,又指該委員會成員來自不同背景,即使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都不能操控其決定,故以政治干預該科發展屬非常困難。 余諫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