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轄下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支援小組早前通過方向性建議,在垃圾徵費立法時,採用「按戶隨袋」收費,即每戶向管理處購買5公升、10公升、15公升的專用垃圾袋,而所有垃圾必須放進專用垃圾袋才丟棄。你知道香港為何要推行垃圾徵費嗎?現時香港又怎樣處理廢物呢? 據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2012年,香港平均每日棄置約13,844公噸固體廢物,當中有約45%來自家居廢物,即6286公噸。現時,香港有3個分別位於屯門稔灣、將軍澳及打鼓嶺的策略性堆填區,家居及工商廢物經由食環處或其承辦商、私營廢物收集商蒐集,直接送往堆填區棄置,市民毋須為棄置的垃圾付費。但政府會向化學廢物、建築廢物及醫療廢物徵收處置費用。環保署原本預計3個於1990年代運作的堆填區將運作至2020年,不過,署方指出,按現時的廢物量,有可能提前飽和。因此,當局提出擴建3個堆填區及於石鼓洲興建焚化爐(即「三堆一爐」)以解決廢物問題,雖然於3月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通過,但過程中卻受到部分議員及當區居民反對。 據政府指出,基於公平原則,立法時只能按戶徵收垃圾徵費,不能按幢收費,但可由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代收,之後將費用上繳政府。 政府也就垃圾徵費展開諮詢,希望在污染者自付的原則下,鼓勵市民從源頭減少製造廢物。 ■知多點﹕膠袋徵費 環境保護署在2005年發表《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盼透過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及生產者責任計劃,實踐污染者自付原則。2015年4月1日始,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將全面推行,所有零售點禁止免費派發膠袋,包括平頭膠袋在內的膠袋均須徵費。 ■知多點﹕堆填區變身公園 政府於1989年發表「廢物處理計劃」,提出香港都市固體廢物處理策略,包括推出設有防滲漏層、滲濾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堆填區氣體管理系統及地面或地下水管理系統的3個堆填區,以管制空氣及水污染。政府同時修復已關閉的堆填區,以減少對公眾安全與健康的潛在危險,部分轉作高爾夫球練習場、多用途草地球場、休憩公園和生態公園等。 ■關鍵字 堆填區……landfill 焚化爐……incinerator 固體廢物……solid waste ■想一想 1. 擴建堆填區會帶來哪些正面及負面的影響? 2. 你家中會用什麼方法去減少廢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