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工展會是不少港人一年一度的掃貨期,但大家購物前有否想清楚真正需要呢?
放大
 

其他新聞
當年今日﹕US-DPRK Agreed Framework
放眼世界﹕怕羞男孩 荷蘭突破自己
時事點對點答題指引
常識學堂﹕斗膽上戰場
香港到處遊﹕日軍攻港 彈孔處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通識百科﹕造成過度消費的心理因素

【明報專訊】行為經濟學是一門「以人為本」的學科。行為經濟學家研究經濟問題時,會充分考慮影響人作出決策、選擇的內外因素。行為經濟學家認為,人有收入或消費時,總會把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分門別類地列入不同的「心理帳戶」來統籌管理,而非只計算帳面的實際價值。

不同的支出會被消費者劃入不同的「心理帳戶」之中,即使種種的支出看起來類似,仍會影響消費者在不同「帳戶」中的消費決策,有時可以理性判斷,有時則不可以。

買貴貨品 對小額支出變麻木

因此,聰明的商家就會盡量保證自己的產品被消費者劃入數額愈大愈好的「心理帳戶」。在這些「帳戶」中,因為敏感度遞減的原理,消費者會更傾向消費。

例如在購買電腦時,商家往往會開出一些「優惠」,如「加100元升級至20GB儲存空間」、「加500元即送激光打印機」等。事實上,我們也許並不需要20GB的儲存空間,更不需要打印機,不過既然在「買電腦」這個心理帳戶上已經花了很多錢,再多花幾百元,對我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感覺,所以往往容易接受這樣的「優惠」,比自己的真正需要花更多錢。作為理性的消費者,要三思而後行,時時刻刻注意分析自己的消費決策,判斷有沒有被「心理帳戶」誤導,避免在購物的時候多花冤枉錢。

「心理帳戶」現象為商家開闢一條營銷之路,把推銷低價商品和服務的工作與高價商品搭配在一起,這樣做比單純推銷低價商品和服務有效得多。讀畢全書,你會認識到,消費主義得以盛行,除了與商品推廣策略有關之外,實與個人的「心理帳戶」運作有關。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學習概念﹕消費主義

文﹕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書名﹕《非理性消費陷阱》

作者﹕董志勇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

出版年份﹕2011年

 
 
今日相關新聞
通識百科﹕造成過度消費的心理因素
如何對抗購買慾?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