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3月30日晚上,本港一場夾雜冰雹的暴雨,摧珧茬鶪悛寣A雨水如瀑布傾瀉的情景,依然印象難忘。當晚部分地區降雨量超過150毫米,而在3月落雹,是26年來的第3次,亦是自天文台設有黑色暴雨警告以來,首次於3月發出黑雨警告;這次氣候事件創下多項紀錄,可算是極端氣候的最佳實證。
極端氣候機會率不高於5%
何謂「極端氣候」?沒有明確標準,要判斷氣候的極端程度,必須蒐集當地溫度、雨量、風向、風速等氣候資料,統計出日常平均狀態,而偏離平均狀態愈遠、愈少發生的特殊情G,則可被界定為「極端氣候」,發生機會率一般不會高於5%,而機會率最少以年為統計單位,如果每年最少一次,就不算是極端例子。由於每個地區的氣候平均狀態各異,所以判斷極端氣候的標準也不一樣。舉例說,位處亞熱帶的夏威夷,與歐洲的威尼斯,氣候截然不同,兩地對極端的定義也自然有極大分別。
港溫度漸高 雨量趨極端
氣候的平均狀態會隨時間改變,例如氣溫,地球暖化令100年間的平均氣溫上升,根據香港天文台由1885年至2013年的氣溫統計,平均溫度上升了約攝氏1.5度,1900年代超過35度的高溫日,每32年才出現1次,到2000年代,每4.5年就出現1次;同時,1900年代低於4度的日子,每6年就會一遇,到2000年代,卻變成每163年才一遇,這些數據顯示極端低溫的日子愈來愈少,而極端高溫的日子則愈來愈多。
除氣溫以外,香港的降雨量亦愈趨極端。根據香港天文台紀錄,1886年每小時降雨量最高紀錄只有88毫米,2008年的最高紀錄則是146毫米;另一項證據是天文台統計1900年代的每小時降雨量,每37年才有一次超過100毫米,到2000年代,每18年就有一次。氣候推算顯示未來落雨日子可能減少,但類似3月底一樣極端的降雨情G則有可能增加。
極端氣候的發生,責任誰屬?雖然地球千變萬化,就算無人類,極端氣候也有可能發生,但溫室效應始終是最大元兇,人類責無旁貸。工業發展和城市開發,令溫室效應不斷惡化,香港環保署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本港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高達4270萬公噸,是自2008年以來新高,主要排放源是發電。
支持設Professors Without Cars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小市民也可出一分力,減緩溫室效應,預防極端氣候。移居美國40年後回歸香港,我寧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願買車,身邊人覺得奇怪,我卻認為香港交通便利,比自駕節省更多能源,減少溫室效應,也省卻了泊車時間,何樂而不為?同時我也支持在校園成立「PWOC」(Professors Without Cars)的組織,推廣環保意識。日本經歷311大地震,摧狺F核電廠,但靠國民合作,關閉彈珠娛樂場、停用汽水機等措施來節省能源。香港人也可以從基本做起,離開房間時關燈關冷氣、商場食肆調高冷氣溫度、凌晨時分關掉店舖霓虹招牌,都是節能減碳的好方法。
■什麼是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溫室氣體主要是由水蒸氣、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所組成。自發展工業後,人類研製合成氣體,例如加入壓縮噴霧式殺蟲劑、噴髮膠內的液態氯氟碳化合物,亦成為了溫室氣體一部分,加上燃燒燃料、飼養牲畜等行為增加排放溫室氣體,令溫室效應不斷惡化。
◆作者簡介﹕劉雅章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AXA安盛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曾任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研究員及首席科學家,主理氣候診斷項目,同期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投身氣象學研究近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