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中學生政治參與愈來愈多,建制派等質疑是通識科教學內容和公開試出題太偏重政治題目,「整頓」通識科的風聲不絕。不過,有資深教育界人士向筆者指出,考評局在通識科出什麼題目,是學界專家按社會情G釐訂,外界不能干預;若要修訂現有通識科課程框架或試題架構,則要提出充分理據及作諮詢,勢必遇很大政治阻力,恐難過關。 自學民思潮2012年反國民教育科一役後,建制派已接連有聲音批評通識科過分偏重政治,如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提出將通識改列選修科,或取消通識考試必答題,讓學生不必讀政治議題都可應試;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去年亦指通識已「異化」、偏重政治議題。 文憑試政治題佔分達37% 本學期初學生發起罷課後,前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委員會主席陳岡亦加入討論,指通識公開試「偏頗」、考太多政治題,致教師教學亦「偏頗」。據他分析,通識高中課程中「社會及政治參與」及「身分和身分認同」主題與政治最相關,佔課程內容13%,但首3屆通識文憑試中,政治題佔分比重達20%至37%。 考評局獨立 外人難干預出題 一名熟悉考試制度的學界人士則替考評局抱不平,他說,考評局每年會邀請通識資深教師擬訂多條試題,各人要向審題委員會解釋其題目及接受質詢,委員會再從中挑選合適的試題加入試卷。該委員會由最少四五名資深通識教師及學者組成,近年社會政治議題升溫,委員會的專家揀選較多政治題屬理所當然,不能說他們偏頗。但無論如何,考評局是獨立機構,沒「外人」可影響局方出題。 哪取消通識科必答題、讓學生「避答」政治題又是否可行?該學界人士說,這要交由教育局和考評局合組的委員會決定,但必須提出充分數據證明考生沒能力應付政治題,或這類題目無助分辨學生能力才可。若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出招」削減通識科涉獵政治的範疇,則教育局亦要提出充分理據,解釋現有課程為何不適合。 無論是要修訂通識課程還是考試框架,都要通過由不同背景教師組成的委員會,再作廣泛諮詢,要花數年時間不在話下,一提及要將通識「去政治化」,勢必挑動社會各界神經,肯定是一場難打的硬仗。 余諫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