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中化﹕韓劇愛催淚 港劇愛團圓
【明報專訊】年初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掀起熱潮,其「不完美結局」亦引起熱議,電視台更要公開另一完美結局「安撫」觀眾;但飾演男主角的金秀賢卻表示,曾期待結局是催淚悲劇。大概這不止是個人喜好,更是文化反映。
平民對外憂內患的潛意識投射
說是文化反映,是由於愛情悲劇一直是韓劇的重要題材,如十多年前初掀韓流的《藍色生死戀》(男女主角皆亡)、《冬季戀歌》(男主角曾失憶,最終失明),都帶有濃濃悲劇感,令早期韓流近乎等同催淚。韓國文化中有種「恨」的情感,是一種因絕望而無法化解的悲哀怨愁,旅韓作家丹尼爾.圖德(Daniel Tudor)闡釋為「以近乎浪漫的方式沉溺於或享受悲痛的傾向」。
這種情感被認為與古代國外強鄰環伺、國內貴族長期壟斷特權、平民無法脫貧且屢受榨壓的環境有關,而金秀賢對悲劇的期待,正反映這種審美觀。這就是為何韓劇的悲總來自疾病、殘障、車禍、失憶等個人無力解決的絕望因素,與多由鬥爭或家族問題等人為因素組成的中國悲劇迥異。而《星星》的「外星人將要離開地球」設定及男主角不能長留地球的帶憾結局,可說是這種無力感的繼承。
「BBQ結局」反映倫理觀念
當然在中國文化影響下,韓國也有如《大長今》的圓滿結局,《星星》也是大多數觀眾希望團圓結局;但對中國觀眾來說,應不及催淚韓劇深刻——中國人才是團圓大戶。譬如香港,以悲劇作結的劇集不算多,反而有很多象徵團圓的「BBQ結局」。這也與中國人的家庭觀念緊密聯繫:香港的家庭劇及處境劇甚多,如年初的《貓屎媽媽》、《新抱喜相逢》,均以親人朋友互相理解或扶持成長的團圓結局作結。極端的更有2009年《學警狙擊》的「Laughing哥」熱潮,因大量觀眾希望警隊臥底Laughing哥「復活」,令電視台順應民情改寫結局,從中更可見「好人有好報」的果報觀念。
團圓結局傾向是中國人共性
不少人把這種一貫結局歸咎港劇的僵化,也不盡然。近年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內地婚姻劇如《小夫妻時代》、《AA制生活》等都是幸福結局,反而《裸婚時代》因開放式結局而惹來不滿,觀眾紛「腦補」(把未交代的情節自動補完)為團圓結局,可見團圓傾向是中國人的共性。說穿了,劇集情節如何,視乎觀眾的接受能力;劇集結局種類多寡,正顯示出當地觀眾有多強惰性。
文:葉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