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視中日故鄉 推動兩國和解
【明報專訊】山口淑子與李香蘭的「一體兩面」,反映這名傳奇女子的身分衝突。作為在戰前中國成長的日本人,她將日本與中國同視故鄉,戰時的體驗成為她高舉和平主義,甚至從政推動中日和解的動力。
山口曾撰文稱,撫育其長大的中國是「母國」,日本則是「祖國」,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感到難受。1937年,她參加紀念「一二·九」抗日死難者默禱會,被問及在日軍侵入北京時要怎麼做,她回應說「我會站在北京城牆上」。她在自傳中說,站在城牆上不管是被日軍還是中國人的炮火打中,「都是最好的出路」。
與山口合著自傳《李香蘭──我的前半生》的日本銀行前副總裁藤原作彌說,山口對自己被利用拍攝「雙親被殺的抗日少女愛上毆打自己的日本男人」等宣傳電影,一直不能釋懷,甚至夜不成眠。藤原憶述,某次與山口觀看她戰時演出的電影,她慨嘆說「我竟參演了這種電影……」眼淚簌簌而下。
05年發文勸日揆勿拜靖國
1974年,山口獲知華派首相田中角榮邀請參選參議員,她受推動中日和解的使命感驅使應允並當選,此後兩度連任。從政18年間,她曾多次訪華,為中日友好出力。退出政壇後,她協助成立以民間籌款及政府資助方式賠償「慰安婦」的亞洲婦女基金會,曾擔任副理事長。2005年,日本戰敗60周年之際,她在《中日新聞》發表〈努力治療受傷的心〉一文,指摘日本以「解放亞洲」為名發動侵華戰爭,呼籲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理解參拜靖國「對中國人的心造成何等傷害」。
山口晚年仍不忘中國。2012年,她接受中國記者訪問時稱生活了13年的撫順是「故鄉」,一直想回去看看,亦希望中日解決歷史問題,和平共處。她感觸說,現時的和平生活「不是理所當然」,要好好守護。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