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政府推出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冀解決房屋短缺問題。圖為將於2013年底落成的公共房屋——啟德德朗h。
放大
 

其他新聞
持份者﹕Country park and flats
Various Stakeholders' Responses
放眼世界﹕融入丹麥朋友圈 喜極難眠
社評練習題答題指引
焦點新聞﹕08月焦點通識新聞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社評練習題﹕居屋過少 房屋難流轉

【明報專訊】重建房屋階梯 居屋至關重要

[1]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長策會)9月公布諮詢文件,推算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為47萬個單位,即每年平均要建4.7萬個,當中六成是[2]公營房屋,並要確立有效流動的房屋階梯。在六成公營房屋中,政府仍未決定公屋與居屋的比例,但針對青年及首次置業者的需求,長策會建議長遠年均需興建超過5000個居屋單位。身為長策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便明言:「自置居所有利於社會穩定及向上流動」。

過去香港的房屋階梯分為公屋、居屋、私樓。根據歷史數據,資助房屋(包括居屋和夾屋)的比例佔三成,房屋流轉階梯較有效流動。房屋流轉階梯的理念,主要是先透過遠低於市值租金的公屋系統,讓基層家庭有一段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期工作掙錢,儲到足夠首期就可以市值折扣價買居屋,再過一段時間就可補地價或轉投私樓市場。按政府最新建議,未來10年居屋的比例仍未決定,若真的只有5萬多間(以每年建約5000間計算),居屋的比例只佔一成,橋樑作用根本難以發揮。

居屋是過去30年最成功的房屋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包括:

一、是真正的「港人港地」,只有合資格的港人才能購買;

二、買樓者都是首次置業,杜絕囤積居奇;

三、價格不會與市民負擔脫節。

按歷史經驗,居屋數量充足是房屋流轉的關鍵——吸引住戶交還公屋讓給更有需要的家庭,流轉才有機會成事。

近年常有評論指出,香港房屋流轉階梯已現斷層,基層住戶一旦上了公屋,富起來也不願意遷出、寧繳付雙倍租金也不願轉買居屋,即使買居屋也只透過分戶讓年輕家庭成員上車,父母仍未交出公屋,公屋無法騰空讓更有需要人士入住。

要吸引公屋富戶離開公屋系統投身私人市場,必須蘿蔔與棒子並用。棒子指以大幅加租的方式逼令已富起來的公屋富戶、寬敞戶交還單位。不過,若私樓樓價居高不下,即使多大的棒子也無法把住戶請走,甚至會觸發民憤,指摘政府把公屋住戶送進樓市大鱷之口。因此最佳的方法是同時出動蘿蔔,以居屋的折扣優惠吸引富戶「上車」,交還公屋,流轉階梯才會成事。

──節自《明報》社評,2013.09.09

■關鍵字

[1]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

(Long Term Housing Strategy Steering Committee)

委員會職權包括檢討、確定及界定社會上的房屋需要和緩急次序,並提出建議措施。另外負責檢討對公私營房屋需求的預測;以及基於整體房屋土地供應,就規劃、土地用途及公私營房屋政策與安排提供意見。

[2]公營房屋(Public Housing)

根據立法會文件資料,截至2012年第四季,本港約有30.6%人口住在公共租住房屋單位(即公屋),15.8%的人口居於資助自置房屋如居屋(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推行)和夾屋(由香港房屋協會推行)等。其餘的52.9%人口則居於私人樓宇,約有0.6%人口居於臨時房屋。

 
 
今日相關新聞
社評練習題﹕居屋過少 房屋難流轉
社評練習題﹕練習題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