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IFF)將於今晚完滿結束,除了有很多荷里活紅星在這11日出席首映,不少中港台導演都來到多倫多,為參展電影作宣傳。
TIFF沒有參賽片,只有參展片;沒有專業評獎,只有觀眾最喜歡電影(People's Choice Award),作為不同影展常客的香港導演陳可辛,及另一位同樣來自香港,處女作即被選為參展作品的導演劉韻文,均認為這屬於觀眾的電影節具獨特性,本地多元文化的觀眾群,能讓電影買賣方對影片叫座力有更準確預測。
電影節和買片市場不可分割,影片受觀眾歡迎自然叫價更高,難怪以提供多種類電影為主的TIFF,其規模、商業價值及市場影響力均每年遞增。
採訪、攝影:蘇芷茵
今屆TIFF有超過60個國家逾300部戲參展,走進為業界人士而設的Filmmaker's Lounge,不時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製片人、電影買家及賣家互相交流。
有從香港過來的電影發行公司高層表示,TIFF跟康城、威尼斯等電影節很不同,在商業成交方面也較為活躍,「多倫多參展電影數目多,能讓大批觀眾入場觀賞,而他們對電影的熱情,是在其他電影節中未曾見過的。
「演員或會愛去康城,但很多導演都愛到多倫多電影節,現場和觀眾交流互動,更容易看到他們的反應。」
棄威尼斯捧多倫多
威尼斯電影節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不過近年吸引力有就下坡的趨勢,還記得畢比特(Brad Pitt)曾有電影在威尼斯及TIFF參展,但他選擇來多倫多宣傳。
同樣地荷里活男星Zac Efron主演的電影《Parkland》,今年在兩個電影節都有份參展,不過他亦來到多倫多而沒去威尼斯。
今屆威尼斯電影節歷時6日,有約2百名業界代表出席,反觀TIFF去年吸引了約40萬人參與,當中逾4千屬業界人士,今年情況應和去年多遑不讓,安省旅遊、文化及體育廳長陳國治亦指出,TIFF已躋身全球最具規模影展的三甲。
人流多即買片生意相對旺場,所以威尼斯電影節臨近尾聲時已顯得冷清,不少電影人在最高榮譽的金獅獎於9月7日揭盅前,已趕赴多倫多,有報道指陳可辛的《甜蜜蜜》入圍威尼斯經典單元,不過電影節還未閉幕,他已着手準備到TIFF賣他的《中國合伙人》。
做生意的電影節
面對之前的作品《武俠》票房未如理想,陳可辛說經此一役,知道一定要拍一些自己相信的題材,「《武俠》未上(映)之前已在搞劇本,但當時未知會否一定拍,《武俠》的失敗加速了《中國合伙人》成事。」
結果他挾著在大陸錄得逾5億人民幣票房的《中國合伙人》轉戰多倫多,沒有期待獲評獎的壓力,只需要為賣片努力宣傳,他在Roy Thomson Hall為此片北美首映走紅地毯前,先與其他業界人士會面。
雖然未有透露賣片情況,但陳可辛大讚TIFF,並說多倫多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TIFF是一個真正『觀眾的電影節』,看戲的人很多,不少人都認為在眾多電影節中,多倫多這個的反應是最熱烈的。
「這亦是一個做生意的電影節,片商和發行商在電影節中交流,很多人說多倫多是北美的大門,在北美發行的電影都是在這裏買片,觀眾(種族)多元化,加上反應熱烈,令買片的人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