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土茯苓湯
材料:萆薢三錢、土茯苓六錢、甘草二錢
製法:兩碗半水煎至八分
適用:小便灼熱疼痛屬於熱證的人群
高尿酸血症引起腎損傷,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尿酸性腎病多由內源性尿酸產生過多,或大量組織破壞引起(如腫瘤化療或橫紋肌溶解),尿酸在遠端腎小管形成結晶,導致少尿性腎衰竭。而慢性尿酸性腎病起病則較為隱匿,主要表現為間質性腎損傷,如夜尿增多、多尿、尿比重下降等。隨病情進展可出現少量蛋白尿、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治療上,要告知患者好好控制飲食,主要為多飲水,避免進食高嘌呤及高糖食物,所謂高嘌呤食物是指含豐富蛋白質類食物如肉類、豆類。
中醫學對於尿酸性腎病並沒有明確病名記載,關於高尿酸血症所引起痛風,元代名醫朱丹溪指出:「痛風者,四肢百節走痛,方書謂之白虎歷節風證是也。大率有痰、風熱、風濕、血虛。後代醫家將痺證中的痛痺、行痺,稱為痛風。」而尿酸性腎病後期,可表現為多尿、痛風結石、腰痛、血尿、水腫、腎功能不全等,有醫家將其歸屬為「熱淋」、「石淋」、「腰痛」、「尿血」、「水腫」、「虛勞」等範疇。
西醫對此病,很多時採用抑制尿酸合成及促進尿酸排泄等藥物,後者對中醫而言,即利水滲濕類藥物,透過增加小便,將累積身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達致治病目的,芸芸眾多利小便藥中,我喜歡用萆薢。所謂萆薢,從字面而言,已道出它的功效。
萆字除去草花頭,加上「病」字部首,成為「痺」字;薢字除去草花頭,成為一個「解」字,兩者合成一個新的詞彙,名為「痺解」,意思是能解除痺痛。
萆薢除常用來醫治痛風外,更是治療小便混濁良藥。例如染上性病,病者有機會出現小便混濁,我常喜歡選用萆薢,它味苦,性微寒,最適合用於熱證。更多時我會配合土茯苓,因為它是自古以來治療梅毒的專科專藥。梅毒在古代稱為「楊梅瘡」,《梅瘡秘錄》是一本治療梅毒性病專著。「龜苓膏」是透過土茯苓利水滲濕功效,將面上暗瘡熱毒,經過小便排出,不再積聚面部皮膚,從而治癒。
黃潤波博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兼客席副教授,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