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概論與傳染源

[2020-02-18]

傳染病是因感染了有機體(organisms) 而引起的疾病,有多種有機體生存在人體的內和外,通常牠們不會傷害人體、甚至可能對人體有益,但在某些情況下會致病。


有些傳染病會由人傳人、有些會經由進食了受傳染源(Infectious agents) 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有些則經由接觸存活在周圍環境的傳染源。

受感染後的症狀會因人而異,取決於致病的傳染源和人體的免疫功能,症狀通常包括發燒和睏倦,輕微的感染只需休息和簡單的治療方法,嚴重、甚至會危害性命的感染就需住院接受適當的治療。

很多傳染病都能靠注射防疫針來預防,經常將雙手徹底清潔能預防多種傳染病。

致病的傳染源:
會致病的傳染源無處不在:空氣、水、泥土、植物、動物、及差不多所有物品的表層,並包括人體的內和外,不過,大部份的傳染源都不會對人體做成傷害,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能保護我們,不過,有些傳染源卻是可怕的敵人,因為牠們不斷變異,能突破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而致病,明白傳染源的運作能增加我們不受感染的機會。

傳染源有多種不同的大小和形狀,種類包括有:

( 一) 細菌(Bacteria):細菌是單細胞有機體,體積很細,肉眼不能看到,只能使用顯微鏡才可看到,不是所有細菌都會致病,有些存活在人體的細菌是對人體的健康有益處,例如存活在人體消化道的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殺死一些會致病的細菌和為人體提供營養等。

很多致病的細菌製造毒素、傷害人體的細胞而致病,另有些細菌則直接傷害人體的細胞,因感染細菌導致的疾病包括鏈球菌性咽喉炎(Strep throat)、肺結核(lung tuberculosis、簡稱
TB)、尿道炎等。

( 二) 病毒(Viruses):病毒的體積比細菌還少,使用普通顯微鏡也看不到,只能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看到,簡單而言,病毒的基本結構只是由一層外殼包着的遺傳物質,病毒的繁殖靠入侵人體細胞和改變細胞的運作,導致細胞死亡。因感染病毒而導致的疾病包括傷風、流感、愛滋病、水痘、痲疹等,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不能用作治療病毒感染。

( 三) 真菌( 又稱霉菌、Fungi):真菌有很多種不同的種類,我們常吃的磨菇便是真菌的一種,但有些真菌是會致病的,例如念珠菌(Candida) 會引起陰道或口腔感染,真菌也是導致皮癬和脚癬(athlete's foot、俗稱香港腳) 的傳
染源。

( 四) 原生動物(Protozoans):原生動物是單細胞有機體,但卻生活得像小動物:捕獵其他微生物作食物,不少原生動物寄居在人體的消化道內而不會致病,但有些卻可致病,包括: 瘧疾(Malaria)、賈第蟲(Giardia)、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 等,通常原生動物存活於泥土、水、食物或昆蟲,有些經由進飲食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或被蚊叮入侵人體。

( 五) 寄生蟲:當寄生蟲或卵子入侵人體,包括消化道、肺、肝、皮膚、甚至腦子,會消耗人體的營養而存活,寄生蟲包括縧蟲(tapeworms)、蛔蟲(roundworms) 等。

受感染不一定生病:
受到傳染源的感染並不一定會生病,取決於傳染源的致病毒性和數量,和人體的免疫力,感染了傳染源,人體的免疫系統會作出反應,白血球、抗體和其他機制會運作把傳染源殺死或排出體外( 例如打噴嚏、咳嗽、嘔吐、肚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