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深?(李誠)

[2012-02-21]

李誠,精神科教授。可能受水瓶座影響,熱愛改革,矢志做倡導者。十多年來,由診治病人至「醫社會」,至今無悔。 (mpwsinglee@omghk.com)

常言道中國人的家庭觀念甚重,更重視家人對精神病患者康復過程的支持。現實如何?

阿華雖然在讀大學時已患精神分裂症,但數十年來無礙他自助助人。年輕時工作穩定,自給自足,直至公司倒閉,自己亦五十多歲,求職乏人問津,才靠父親遺下的每月三千多元生活費度日。

他善用自己的專長,包括優秀的兩文三語、清晰而組織力強的表達來出席醫科課堂,以協助教授為醫學生授課,更多次接受各大傳媒的採訪,表達精神病患者的經歷及需要,為患者發聲,為推動香港的情緒及精神健康教育不遺餘力。

他更用很多時間參與義工服務,多年來取得的嘉許錦旗及獎項等超過一百張。每月只有三千多元生活費的他,仍然積極為病友籌款,甚至把自己的儲蓄都捐給更有需要的人。

這一切有賴他用心照料自己的身心健康,積極改善及勉勵自己,還有提供合適藥物及用心診治的精神科醫生,以及家人。

父親在生時,無論在教育、居住、金錢等方面,都悉心照顧他的所需,並教育他獨立自愛,家人間的感情非常緊密。但是,父親離世後,阿華的遭遇起了巨變。

他大哥兩夫婦均是退休教師,接收父親其中一間價值數百萬元的房子及多間位於內地連年升值的店舖。但他們仍然把阿華從父親的故居裏趕走,令阿華由千六呎、與父弟各有獨立房間的舊居,搬至二十五呎的「劏房」,日夜忍受隔壁嬰兒哭聲、父母責罵小孩聲,連平靜地看一會書的空間也沒有。

大哥的兒女結婚時, 分別在本港兩間最高級的酒店設宴,卻同時給阿華三百元,勒令他不得出席,以免親友得悉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

即使阿華每月只得數千元收入,在大哥強令之下,每月需付一千五百元,才能每晚回父親的故居,和同樣患上精神分裂的弟弟共晉晚餐,看一會兒電視。大哥的行為基於:「父親太寵你,衣食住行無愁,令你沒去學習獨立養活自己。」

香港現今連碩士生都俯拾皆是,親生大哥卻把自己的言行,推卸在患精神分裂症三十多年、已五十多歲的弟弟身上,誰才算不思取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