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哭泣開始。
從前古希臘悲劇,也透過悲劇人物及故事情節,讓觀眾對劇中人的命運,觸動其憐憫之心,從而在情感上得到淨化。但到底在你淚如雨下之時,哭泣背後又到底有什麼意義及功能呢?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有部分專家認為,大哭是尋求支持、安慰及幫助;不過也有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主要原因是釋放情緒,故科學界對此一直沒有最後的定論。
但在最近的《Motivation and Emotion》期刊,引述了荷蘭Tilburg大學一項有關哭泣的研究,卻有新發現。研究人員找來60位參與者,觀看兩部叫人催淚的電影。待電影結束後,馬上訪問參與者的感受,調查發現有近半數曾哭泣過的28人,當下即時的心情會出現低落;餘下的32人則沒有哭泣,心情也未受影響。
之後,研究人員又分別在20分鐘及90分鐘後,再次訪問參與者的心情。他們發現有哭泣的人,經過20分鐘,心情已回復看電影前的水平。到90分鐘,這些曾哭泣的參與者,心情還比看電影前變得更好。從這調查發現,雖然哭泣時情緒會變差,不過在一段時間之後,壞的情緒是可以得到改善之餘,甚至較之前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