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預計的科學 (麥煒和醫生)

[2011-12-13]

麥煒和,小學作文「我的志願」是要做科學家,結果科學家做不成,神推鬼哄當上腦神經科醫生。面對中年危機,開始投入科普寫作,希望一圓兒時夢想。(mpwmontages@omghk.com)

對駕駛人士來說,香港並不是友善的地方,當發生了交通意外,傷及行人,不論是圍觀者、警方、傳媒、市民,都會先入為主地怪罪於司機,懷疑你醉駕要「吹波波」也算了,最糟是控告你危險駕駛,然後在眾多記者及鏡頭面前拘捕你回警署。危險駕駛是刑事罪,假如犯事者是醫生,不收監也得除牌,可謂千年功力一朝喪。

筆者經常駕車途經灣仔、香港仔等舊區,那裏的老人家當正馬路是行人專用區,大剌剌在路中心掂行掂過,十分危險,尤其是隱蔽的彎位,就算用正常速度行駛,一扭軚便…碰!避也避不了,肇事司機(這裏假設是在下)難免遭全場老人家包圍指罵,倘若被警方控以危險駕駛,那便真的無辜了。又或者倒車泊位時,有位失魂菲傭邊講電話邊拖着少主走進你的盲點…碰!今次傷及小孩,更加罪無可恕。

不顧及道路安全導致行人傷亡的司機當然要嚴懲,但所有駕駛者都會知道,路面其實有很多變數及突發情況:天氣、道路盲點、跣軚、突然切線的車輛、撲出馬路的舂瘟雞…所以發生意外未必一定是司機的責任。但其他人卻有不同的觀點,

他們通常只憑後果(有人傷亡)便判定司機是錯,卻不會理智地考慮整件事背後的成因。再者,當交通意外涉及車輛和行人,受傷的必然是後者,所以一般人都認定司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對手執軚盤的駕駛者尚且如此,更何況手執生殺大權的醫生?

因此,市民對醫療損傷(Maloccurence,包括失誤及非失誤造成的醫療事故)都有很大反應。

醫生的天職是醫好病人,病人被醫至損傷或死亡,醫生自然難辭其咎 — 這是媒體及大部分香港人的想法,總之就非黑即白,任何事也只看表面。

「現代醫學之父」William Osler曾經說過:「Medicine is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無可否認,醫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本質是其可預計性,但醫學的可預計性只限於學術而非臨牀上,當應用在病房的實戰,由於涉及太多複雜因素,一切可預計的都會變得不再可以預計,醫生唯有靠隨機應變,自己執生了。

特區政府宣傳「路上零意外」,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空談。同樣地,醫生只可避免失誤,但不能避免失敗,治療病人成功與否,是取決於一連串的可能性及或然率,而非單單是醫生做對或做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