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終點 (張小雲)

[2011-12-06]

張小雲,曾當空姐,見盡各地美景和華衣美食,然後轉到舞蹈團做推廣,沉醉於魅惑迷人的藝術世界。及後發覺外在璀璨治療不到脆弱心靈,遂跑去念書當臨牀心理學家,幫助情緒病患者回復健康。(mpwemilycheung@omghk.com)

我的病人晴宜,很怕老、很怕死。

「看見同齡的朋友結婚生孩子,事業有成,我卻原地踏步,然而時間一天一天的過,愈來愈不夠用,我感到無比恐懼。我無法阻止年老,無法阻止父母先我離世,然後到我自己… 人死如燈滅,好恐怖。朋友給我宗教的安慰:永生、輪迴全不管用。這是我今天真實面對的問題呀,死後的世界如何,起不了一點安慰。」

我也怕死。可是我跟晴宜說:「因為怕死,所以我更珍惜未死的日子,想盡力過好每一天。我同意對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有沒有永生可能不重要,上天給你的壽命,你如何運用才最重要。」

然後,知道Steve Jobs逝世,享年五十六歲,好年輕。可惜,卻又不太可惜。有多少人可以好像他一樣,在活過的年頭裏,影響後世不知多少年──不知是他壽命的多少倍。五十六載卻比大部分人成就更多,世人都記得他,活脫是生命不在乎長短的最佳例子。在遠遠世界一角的我們,皆擁有一些和他有關的蘋果產品。一天,偶然閱讀報章副刊,整頁在談他,並比較他和唐英年的過失:Steve Jobs 不認私生女,唐英年承認婚外情,可是,世人都厚此薄彼,對Steve Jobs特別包容。無他,瑕不掩瑜。

有人說:這麼出色的人,為什麼死得那麼早?這就是死亡沒有偏愛無能、無德的人的明證。所以,面對這人類的共同命運,我們更加要好好準備。

早於 04 年,Steve Jobs曾面對死亡,被宣佈患上胰臟癌,生命只剩幾個月。雖然當時大難不死,手術後沒有復發迹象,但如此接近死亡的經驗,令死亡不再是停留在腦裏的一個概念,反之,他被死亡喚醒:「記起來自己快要死去 ,是幫助我下重大決定的最佳工具。因為差不多所有事情──包括別人的期望、所有驕傲自尊、對失敗的恐懼──都會在你面對死亡的時候顯得蒼白,剩下的,才是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然後,你知道何者是你真正的夢想、不二的寶貝。你知道怎樣選擇。

死亡的定律,令人不再自以為是。正因為生有涯,健康有限,更沒有理由把生命浪費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不要再等、不要怠慢,不忘提醒自己:我們隨時會死。於是,每一天活得像最後一天那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