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念(麥煒和醫生)

[2013-06-05]

麥煒和,小學作文「我的志願」是要做科學家,結果科學家做不成,神推鬼哄當上腦神經科醫生。面對中年危機,開始投入科普寫作,希望一圓兒時夢想。
mpwmontages@omghk.com

【怨念】:流行文化中的日語借詞,本為和製漢語,自《午夜凶鈴》電影系列,「怨念」一詞在港台地區被廣泛應用。

KARTE 1

我是一個鐵架,在儲物室呆坐多年無人問津。一天,病房來了位年輕醫生,聽說是train腦科的,他把我借來做書架,擺放那些分量十足的教科書──John Patten、Brain and Bannister、Bickerstaff、Aminoff、Kimura……藏在大書中間,還有醫生閒時最愛參考的《舒淇寫真集》(時維上世紀九十年代)。醫生更影印了大量醫學論文,然後分門別類放置在我之上,當中包括很多極具影響力的文獻;不過,我最期盼的是醫生自己寫的論文,但願終有一天,他也能改變這個世界。數年下來,我看着醫生漸成大器,啊!已有八分像專科醫生了,他更開始籌備自己的研究和論文。

好景不常,病房經理要把我討回,放進陰暗的洗手間,從此,我擺放的不再是醫學典籍,而是廁紙潔廁劑之流。我伴着醫生成長,應該永遠屬於他,永遠做他的書架,現在要困在廁所,我不甘心!我怎樣也不甘心!

長期鬱結令鐵架的關節和螺絲鬆脫,最後連廁紙也負荷不了,唯有當廢鐵棄掉。

KARTE 2

我是一個血管鉗(Artery forceps),精鋼打造,完美無瑕。出廠不久,一位剛畢業的醫生把我購下,我期待與他並肩作戰,在手術燈下,我必定閃閃生輝。

誰知醫生一點也不長進,選了不用做手術的腦神經科,我被擱在一旁,英雄無用武之地。古代軍人常說寧可戰死也不要病死,我絕對明白他們那份懊惱,難道我一生就要這樣虛度而過?

一天,醫生屋企爆屎渠,半液態的穢物洶湧而出,情況極之危急。醫生一手抓起我便奮不顧身逆流而上,然後用我扭緊鬆脫的「梳杰」,及時制止了這場浩劫,唔使一屋都係。雖然全身沾滿排泄物,雖然永遠做不成高尚的手術儀器,但我一點也沒有介懷,因為我已證實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