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與輻射暴露

[2024-06-19]

出現核事故(nuclear accident)時會釋放「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到環境裏,隨後會污染泥土、地面、水和食物,也可落在人的皮膚和衣服上、導致「外部輻射暴露」,散落在皮膚的放射性碘可以用溫水和肥皂清洗而清除,被吸入(例如從放射性雲)或食用(例如從受污染的食物、奶或水)的放射性碘會導致「內部幅射暴露」,進入人體內的放射性碘會如同非放射性碘積聚在甲狀腺。碘是人類膳食必需的元素,甲狀腺使用碘製造甲狀腺素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在核事故中甲狀腺面臨特別的風險,因為它不能分辨非放射性和放射性碘,攝取放射性碘會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風險,暴露於幅射時的年齡越少、在日後患上甲狀腺癌的風險就越大,例如在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廠發生爆炸,兒童在喝了受幅射污染的食物和牛奶後,甲狀腺癌發病率的上昇在四、五年後才被發現。

為了保護甲狀腺不受放射性碘的傷害,可服用穩定碘(stable iodine、又稱非放射性的碘)、使甲狀腺處於飽和狀態,這個預防措施稱為「碘甲狀腺阻滯」(iodine thyroid blocking),是在暴露於放射性碘前或之初時服用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藥片,在適當的時間服用適當的劑量後,碘化鉀令甲狀腺飽和,不再攝取放射性碘、並貯藏在甲狀腺內,若口服碘化鉀的劑量超過甲狀腺製造甲狀腺素的所需則會在幾天內經尿液排出體外。

碘化鉀並不是輻射暴露的解毒劑,它只能在有受到放射性碘的內部幅射暴露的風險時(例如核電廠事故)保護甲狀腺,卻不能保護人體免受其它放射性物質的傷害,不能保護免受外部輻射暴露(例如散落在泥土、地面、水或食物)的傷害,也不能防止放射性碘進入人體、只能防止在甲狀腺內積聚。我們日常從加入碘的食鹽(加碘鹽、Iodised salt)所攝取的碘並不足以阻礙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所以在出現核事故時,加碘鹽並不能取代碘化鉀,因為它不能保護甲狀腺,而且攝取過量加碘鹽本身也會危害健康。

碘化鉀不應在預期的核事故用作一般性的保護措施,而只是在公共衛生當局的明確指示才服用,碘化鉀的功效取決於及時的服用,服用的最佳時間是在預期的暴露時間前的二十四小時至之後的兩小時,在暴露後八小時服用仍是合理的、但超過二十四小時就沒有保護的效果了。必須遵照公共衛生當局的指示服用,正確的劑量因不同年齡而有分別(詳細參閱說明書),一劑碘化鉀可提供二十四小時的保護能力。在延續長時間或重覆接觸、及不能避免進食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但又不能疏散的情況下,多次服用碘化鉀是必需的,但初生嬰兒(少於一個月)、孕婦、哺乳的婦女及超過六十歲的人不應多次服用碘化鉀,他們應採用其它保護措施,按個別具體情況和醫護人員的指示使用。

兒童和年輕的成年人服用適當劑量的碘化鉀很少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輕微過敏反應、皮疹和腸胃不適,服用碘化鉀出現副作用的風險與年齡有直接的關係,由於暴露於幅射而導致甲狀腺癌的風險在四十歲以上的人士是很低,所以,通常是不適用於四十歲以上的人(除非是急救人員),況且,本身患有甲狀腺毛病的人在服用碘化鉀後會出現甲狀腺功能紊亂、而甲狀腺毛病較多見於較年長的人,副作用較多出現在服用過量或重覆服用碘化鉀的人,由於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甲狀腺毛病發病率會有不同,所以,當地的政府會採用不同的措施(包括適用的年齡和劑量),除此沒有其它情況是完全禁止服用碘化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