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協助前期工作 動畫生作品耀香江
【明報專訊】「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上月底舉行,會上播放一條長約分半鐘的動畫,講述一名女孩在奇幻世界展開歷險,內含維港、水墨畫等富本地特色的元素,乍看以為是某動畫公司出品,其實是出自都會大學師生及畢業生團隊之手。動畫導演黃耀維透露,有使用人工智能(AI)協助動畫的前期工作。計劃統籌兼都大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麥盛豐則謂「創作鴾H永遠都需要」,寄語學生儘管面對AI洪流,亦要毋忘創作初心。
AI生成快八成 助定創作方向
動畫由都大創意藝術學系師生及畢業生共10人團隊製作,歷時3至4個月。26歲的黃耀維從都大畢業3年多,現在是一間動畫公司創辦人,提到以往製作動畫前要為分鏡圖找參考圖,過程十分費神,尤其當創作較天馬行空時,找到參考圖的難度更高,「舉例我想要個巨大鴾萲戎X現鬗@片廣闊黚颻鴗W,係好不合常理,平時唔會發現,特登搵亦唔會搵到,呢個時候AI就好幫到手」。透過AI生成特定參考圖,他說速度比人手快七至八成,幫助團隊快速掌握創作的大方向。
惟談起片中最深刻部分,始終離不開親手製作。熱愛製作動畫人物的黃耀維,在片中加入小女孩一角,亦有故事線和原創音樂等。他說最喜歡片中維港一幕,團隊花了3個月創作,在維港夜景加入數碼的感覺,「將好多幢大廈合成做一個畫面……到最終整到一個自己滿意(畫面),蘡麉Y好激動」。
學生少用AI 教師:難展個人風格
製作成員之一、大學三年級學生Emma說自己做了10多幢大廈或建築物的3D模型,有怡和大廈、摩天輪等,每幢平均耗時一至兩日,其間仍要上學,過程辛苦但有成功感,「第一次被人肯定」。她說這次製作令她更確立未來志向,期望有天能到美國迪士尼當動畫師。
麥盛豐說,AI近年已逐漸取代商業動畫創作的前期工序,用作生成背景、概念圖等;為配合行業趨勢,都大近年容許學生在預先註明情G下利用AI交功課,惟他觀察到學生並不常用,舉例20組學生,僅3至4組會用AI,估計因為用AI融合個人風格非易事。他說部分學生有「職人精神」,「辛苦練鼲搨@,我夠知衫褲鞋襪可以量產,但我要人手做」。他認為AI儘管在前期工作有優勢,細節仍要靠人手,「兩者要磨合,唔係撳粒掣就得……我想我嚝ル糽呢樣洁A創作鴾H永遠都需要」。
麥盛豐說行業職位會不停替換,但深信學生年輕,有資本適應外界,難被取代,寄語學生多培養個人風格,「當好多技術都可以用AI,要分到高低,就係睇點樣傳遞故事、藝術風格」。黃耀維則希望「繼續整靚洁v,直到某天在國際闖出名堂,「聽到一間好勁黻篕琱膝q,問番原來係香港人薄K…我想做到呢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