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經濟:精英運動員資助增8.3%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文體旅局公布精英體育項目資助機制的檢討重點,2025年4月起所有精英運動員直接資助額增8.3%。局方會因應精英體育發展需要及個別項目獨特性,「彈性處理」獲資助條件,桌球及網球未來兩年獲保留為「A級」精英體育項目、殘疾人保齡球(肢體殘疾)保留為「B級」。
中國香港桌球總會主席羅永聰稱,方案解決桌總當下困局,在兩年後檢討前會繼續爭取成績。中國香港網球總會會長鄭明哲稱,網球國際賽安排與其他運動差異頗大,一直影響網球作為精英運動評分,感謝當局靈活和客觀安排。
翻查體院官網,調整前成年類別、於奧運或世錦賽取得獎牌的全職「精英甲+」運動員,每月可獲44,500元標準資助額,調整後可獲約48,190元,增3690元。針對資助門檻最低的成年隊,標準資助額由每月7130元升至1萬元,增幅四成。體院亦將為精英殘疾運動員成立成年隊,期望吸引更多殘疾者投身運動員行列。
文體旅局長羅淑佩稱,體育委員會委員一致認同資助額調幅合適,盼加強支援精英運動員,讓他們在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訓練。她強調,由體院資助的運動員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能單以金錢量度,認為坊間要修正將資助當作薪酬的看法。
■相關數據
.體院資助及全職運動員數目(圖)
■基礎知識
Q:什麼是「A級」和「B級」精英體育項目?
A:政府以「精英資助」評核計劃準則計分表,計算各運動項目成年及青少年運動員於海外賽事的最佳成績,從而訂定達國際水平的運動項目,以提供4年穩定的支援。如體育項目成為「A級」或「B級」精英項目,該項目可獲得額外資助供進一步發展。
A級運動項目
田徑、羽毛球*、桌球、單車*、馬術、劍擊*、體操、空手道、賽艇、七人欖球、帆船、滑冰、壁球、游泳*、乒乓球*、網球、保齡球、三項鐵人、滑浪風帆*、武術
B級運動項目
橋牌、體育舞蹈、龍舟、高爾夫球、柔道、小型賽車、草地滾球、拯溺、攀山、野外定向、滾軸運動、足毽、跆拳道
*列為「A* 級」,可獲額外資助 資料來源:體院網頁
Q:運動員為港爭光,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A:經濟學中「界外效應」的概念指出,人們某些行為會為社會其他人帶來損失或得益。例如某人在街上吸煙,產生的「二手煙」為路人帶來健康損失,衍生界外成本。運動員為港爭光也涉及「界外效應」,因奪得獎牌除了為運動員自身帶來得益(例如獎金),亦能增加社會凝聚力及加強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這些也是界外效應。
Q:政府如何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A:根據政府數據,體育及相關活動在2022年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為約380億元,其就業人數佔本港總就業人數的2.1%。政府以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和產業化五大方向推動本港體育發展。
(主要學習重點:經濟全球化)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