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公民:全民國安教育日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教育局2025年3月致函全港中小學稱,2025年4月15日為國家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建議在早會、班主任課或禮堂講座向師生講解國安與日常生活的關係,以及對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意義。局方提供兩篇全新講義重點,稱可向學生介紹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DeepSeek有助解決很多難題;又舉例可問學生到超市購物「覺得價格有否大幅波動?」指出因國家保障糧食安全,毋須擔心糧食供應。
教育局另一篇講義提及,當前國際形勢和社會環境日益複雜,國安面臨各種威脅,尤其網絡安全,包括網上造謠、電訊詐騙、網絡攻擊、數據竊取,提醒學生需時刻保持警覺,並支持政府採取更有效措施維護國安。
另外,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3月19日起於香港歷史博物館開放予公眾參觀。教育局長蔡若蓮在開幕禮致辭稱,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將與社會各界推動國安教育。
專題展覽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10周年」為主題,回顧過去本港推動國安教育的工作。展覽設三大展板,當中提到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列出多個政府部門國安教育工作,包括提到保安局需積極反駁失實評論及抹黑,同場設有互動遊戲及扭蛋機。
蔡若蓮稱,當局以「有機結合」和「自然聯繫」等方式,培養學生愛國情操及國安意識。她提到,當局組織的學生內地考察團,讓學生親身體驗,以加深對國家社會和科技等重點安全領域的認識。她又說,國家安全展覽廳自2024年8月開放,最少約120間中小學、逾4.3萬學生已參觀。
■知識增益
產品多國生產 供應鏈滲透防不勝防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20個重點領域包括網絡安全及科技安全。據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頁,網絡安全是中國面臨最複雜、最現實及最嚴峻的非傳統安全領域;科技安全則關乎國家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安全可控,不受外部危害。中國近年致力推動「自主創新」,以減少依賴外國技術,尤其關鍵技術。
過去數十年全球化下,國際常見一個產品經由多國生產及組裝,或影響國家科技及網絡安全。例如2024年9月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無線通訊裝置連環爆炸案,以色列承認藉電子產品發動該宗42死逾3000傷的襲擊。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軟件供應鏈安全公司Manifest共同創辦人兼技術總監巴登斯坦指出,該次攻擊表明,無論政府還是私人企業,買方都必須更清楚了解採購內容及向誰所購。有分析估計,該次襲擊可能會推動各國產品進一步本土化生產或只與盟友合作,特別是關鍵技術產品,從而加劇供應鏈兩極分歧。
(主要學習重點: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
●模擬試題
1. 舉出兩項威脅網絡安全的例子。(2分)
2. 參考資料,解釋成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如何有助香港學生更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3分)
3. 「全球化下國家安全面臨更大挑戰。」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支持這陳述的論據。 (6分)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