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29
    星期二

名家並讀:深挖特性 以物說人

[2024.10.29] 發表
(圖:tong)
(圖:Kouichi Chiba@iStockphoto)
(楊柏賢攝)
(圖4)(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在上周五《語文同樂》的「名家學堂」中,馬華作家黎紫書告訴我們如何分辨和處理故事素材,無論是長篇小說的巨大架構,還是小小說的微型宇宙,都有其難度和側重。篇幅精巧的故事更要精準把握核心意象,例如她在講座裏提到作品〈窗簾〉,便以物件為主軸,講述人物複雜的處境,不必解決也不作批判。美國小說家歐.亨利則擅長設計驚喜的結尾,他的〈聖誕禮物〉亦利用物件營造故事的韻味,輕盈地講述人的情感流動。

■黎紫書 - 〈窗簾〉

〈窗簾〉的篇幅不足900字,開首第一句就是:「這窗簾是怎麼回事啊?」故事圍繞這句疑問而展現,敘述者接着交代其處境和窗簾的由來。主角家的對面房子住了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有時在窗邊擁吻,有時光着身子乍現,使身在飯廳的主角和老妻感到尷尬,甚至鬧出偷窺風波。後來主角以訂報積分換來贈品——一塊大小合宜的窗簾,便掛到窗邊,不單化解了尷尬,更使雙方關係更融洽。

然而相安無事的日子不常,年輕夫婦因男方的性取向決定離婚,然後另一個年輕男子住進來。主角不久後卻收到控書,他的疑惑由此而生:「不就是老樣子嗎,怎麼人家會嗅出歧視的味道來。」原來他家日均二十四小時掛起窗簾,被控是歧視的行為,引發輿論抗議,主角夫妻更被人騷擾。諷刺的是,報社提議用十年的免費訂報,換回當初的贈品,「他還沒答應,事情亂七八糟的,他還需要一點時間去整理思緒。最起碼,得先搞清楚這窗簾到底出了什麼錯」。故事就在他的一頭霧水中完結。

◆故事解讀

人事變遷 窗簾由善變惡

主角到底是否歧視呢?故事描述「(對於鄰居出櫃一事)他沒留意,搞不懂嘛。……他當然不敢掀開那窗簾,確實有點吾不欲觀之的心態。但那窗簾總是禮貌的,它跟平日沒什麼不同。怎麼後來會收到控書,對方說他日均二十四小時垂下窗簾,是為歧視。」所以稱不上完全沒有。可能有着拉開距離的微妙心態,但是有否到了心存惡意的程度,以致招來控告和抗議,讀者則可自行判斷。小說的微妙之處,在於精準運用了窗簾的特性——遮蔽。在某些情况下,窗簾帶來令彼此安心的私隱;另一些情况,則讓人感到疏離隔絕。作者在故事裏掛起窗簾,由頭到尾都放置在那裏,以不變的死物對照人的變動,主觀感受一旦改變,客觀物品的意義也會隨之變質,從善意變成惡意。

〈窗簾〉以尋常的家居物品,隱喻人與人的相處,不止是鄰舍關係,也可以進一步延伸成我們與大千世界的距離,有時必須遮擋,有時不可隔絕。小說沒有明確批判,但提出尖銳的疑問——這窗簾到底出了什麼錯?當然窗簾不會犯錯,但如果錯不在這些死物,哪些(個)人又應該為風波負上責任?

不管把錯誤歸在哪個人物的頭上,都不全然有理,這就是世情的複雜。事實上,作者正是把窗簾拉開了,要讀者看見外面的世界,那裏有着眾多難分對錯的困境,可能有無理責難的人群,也可能有被你無意傷害的旁人。

◆作家簡介:黎紫書

原名林寶玲,1971年生於馬來西亞,曾任職記者,當代華文世界小說家。先後在馬來西亞、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內地獲得多項文學大獎,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

■歐.亨利 - 〈聖誕禮物〉

歐.亨利〈聖誕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也是關於一對夫婦,帶來的感覺則與別不同。故事主角吉姆和黛拉是夫妻,家境並不富裕,但聖誕節即將來臨,他們都希望送對方一份珍貴的禮物。黛拉知道丈夫有一塊祖傳的金表,表帶卻變得破舊,於是賣掉自己最珍視的一頭長髮,買來了白金表鏈。另一邊廂,吉姆為了籌錢買一整套梳子給太太,賣掉了從祖輩繼承而來的金表。終於到交換禮物的環節,真相大白後,他們為自己送了「無用」的禮物而失望,及後理解到對方的愛意,愉快地準備平安夜晚餐。

◆故事解讀

真誠奉獻 禮物交換愛意

〈聖誕禮物〉的情節充滿陰差陽錯,結尾卻是溫柔的,傳遞的道理也很簡單:聖誕禮物的關鍵不在於禮物,而是過程中的愛意,那才是真正的禮物。我們不妨更深挖小說的意象,像「窗簾」擁有兩極的特質,「禮物」也具備富張力的特性,例如為他人而買(顧慮對方先於自己)、等價交換(要付出也期望收穫),列出更多就會發現,括號裏的特質正是我們對愛情的基礎理解。要述說一段美好的愛意,交換禮物自然是精準有效的故事元素——尤其反襯這個世代,聖誕派對交換禮物的環節,已經變成了「爾虞我詐」的場合,真心的饋贈更顯珍貴。回到正題,在西方文化裏聖誕禮物有更深層的意義,正如小說的尾段:

//賢人,如各位所知,是幾位智者——幾位非同一般的智者——他們為出生在馬槽裡的聖嬰帶來了禮物。他們開創了互贈聖誕禮物的先河。……在這裡不流暢地向各位講述的,是一則平淡無奇的紀事,有關一間公寓裡的兩個傻孩子,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彼此而獻出了家中最寶貴的東西。但最後,還有一句話,要說給現今的聰明人聽:在所有贈送禮物的人裡,這兩位是最明智的。在所有贈送禮物和收受禮物的人裡,像他們這樣的人是最明智的。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明智的。他們就是賢人。//

之所以這個故事是說給「聰明人」聽的,正是聰明人太擅長交換禮物,懂得計算而不會愚笨地為彼此全心付出。真正的智者(賢人)不是聰明人,而是真誠奉獻的傻子,他們才明白其中真諦。相對〈窗簾〉裏不變的物,〈聖誕禮物〉的特性就是交換,物品不斷地買賣和流動,映照出不變的人心——主角夫婦由始至終的愛意。

◆作家簡介:歐.亨利(O. Henry)

1862年出生,被視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小說結尾往往充滿驚喜反轉,被譽為「歐.亨利式結尾」。

■做一做

黎紫書〈窗簾〉和歐.亨利〈聖誕禮物〉的故事都以「物」為主要推動,實質講述的是使用物的人。物品帶來困境,困境之下人的應對才是核心主題,〈窗簾〉是一個理應誰都沒錯、卻終究出了錯的困境;〈聖誕禮物〉的處境中,人物為了解決問題而行動,愈做愈錯,但眾多差錯到了結局又彷彿都變得沒有所謂。前者灰暗,後者樂觀,不管更喜歡哪個,它們展示了文學作品觀察世界的多樣可能。

你也可以試着選取一項物件,思考其中的特性,利用它設計一個困境,並寫出一個900字內的故事,結尾走向就可以由你決定了。

■延伸?讀

10月25日《語文同樂》

「名家學堂」黎紫書談寫作(圖4)

文‧韓祺疇

圖‧tong、Kouichi Chiba@iStockphoto、楊柏賢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42期]

更多教育
建文博識:兩千年前的情歌
【明報專訊】本篇《關雎》,短小精妙,既抒男女之情,也不諱言「求之不得」之苦。其能居《詩經‧國風》之首,更越兩千多年時間而至今,依然別具魅力和... 詳情
【明報專訊】1. 詩經 2. 淑女 3. 敦厚 4. 哀而不傷??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 詳情
課外文言:典故揭示主題
【明報專訊】「典故」常見於古典文學,也往往最教後世讀者費解。指定篇章中,《山居秋暝》的「王孫」是典故,《登樓》的《梁甫吟》也是典故。學生進入... 詳情
【明報專訊】(1) (i)祈禱∕祈願(2分) (ii)摹畫∕畫∕描繪(2分) (2) (瓜爾佳氏庭園的)客人之中有其中一位(1分... 詳情
文字延伸:說「A有B者」句
【明報專訊】本文以「客有呼之入匣奉歸余園者」設問,句子一連十一字無一處停頓,文言底子較弱的學生,恐怕看到就想投降。但不止指定篇章〈逍遙遊〉,...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