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題攻略:常見題型分析
【明報專訊】轉眼來到最後一期的題型拆解分享,距離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文憑試還有一天,考試在即,而且是第一屆的考生,不知道大家現在心情如何?回想當年自己應考公開試前,心情萬分緊張。來到最後時間,想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常出現的題型。希望以下的參考資料和答題分享,能夠幫助考生們於考試當日融會貫通,從容面對不同題目。
文:黃碧鈞老師
(1)舉證題
舉證題大多要求考生從資料中提出支持的論據,題目中常見到「資料如何支持……」的字眼,考生留意,最好用盡每一則資料,並留意題目提示要求。不過,切忌過分抄錄資料內容,答題時應着重歸納資料和延伸解說,並按題目要求,加上自己已有知識加以論述。
(2)「角色」題
回答角色題時,考生應先準確理解各持份者的價值取向、相關行為或該角色的責任,並按題目要求從不同情景中說明該角色所擔當的義務,這樣才能進一步說明考生的看法。
常見的角色例子
˙立法者
˙執法者
˙參與者
˙倡議者
˙召集者
˙推廣者
˙協調者
˙教育宣傳者
(3)數據分析題
公民科考試的數據圖表,主要包括表格、棒形圖及折線圖等。常見的數據分析題包括描述數據所呈現的特徵(包括縱向和橫向分析),或從數據當中指出或說明相關現象、趨勢等。考生描述數據特徵時,必須指出數據中「最多、最少、最低、最高」等最突出的重點,先指出數據,然後解釋數據的意義。考生要留意,不要只照抄數據而不歸納,如果題目要求解釋數據呈現的現象,宜用概念詞及緊扣現况。回答數據題時,也可參考右列字詞,有助準確描述數據。
描述數據字詞
˙遞增
˙遞減
˙持續
˙維持
˙增長
˙跌至
˙上升
˙下降
˙急劇
˙先升後跌
˙升幅顯著
˙輕微回落
(4)建議題
建議題主要是希望考生就一些社會問題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因此作答時,考生應先清楚指出問題或爭議點,找出問題根源,理解問題的成因,才能對症下藥,從多角度提出針對的解決方法,並以充足的論據論證各項建議的預期成效和可行性。提出建議後,也可說明如何執行及預期成效,令答案不會流於空泛。
最後,在此祝願各考生能在各科考取自己滿意的成績。請記住,文憑試只是人生一場考試,希望大家都能放鬆心情去面對、去跨越、去衝破它,視這次考試為你變得更強大的成長經歷,將來回望時,你定會發現你獲得的比想像的更多更豐富。祝福各位讀者在未來成長路上都能砥礪前行、乘風破浪!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