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發現基因抑制劑 治奪命白血病見曙光
【明報專訊】由TP53基因突變引致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亞型,現時常規治療反應欠佳、死亡率高,不少患者在確診後一年內病逝。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首次發現一種基因的抑制劑,可用作全新標靶療法。研究團隊將展開全球臨H試驗計劃,包括在美國及加拿大醫院;在香港,瑪麗醫院血液科將測試療程的成效。有關研究內容已刊登於美國血液學會學術期刊《血液》(Blood)。
現療法欠成效 死亡率高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由骨髓細胞基因變異引起的血癌,症狀包括發燒、異常出血及感染,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治療,病情或迅速惡化,甚至死亡。現時傳統治療方案包括高劑量化療及骨髓移植,整體而言,只有四成病人康復及擁有較長存活率。至於AML亞型,港大醫學院表示常規療法反應欠佳,現時醫學界並沒有針對AML亞型的特定治療方案。
由港大臨H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血液學講座教授梁如鴻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名為polo-like kinase 4(PLK4)的基因,在AML亞型尤其活躍。團隊發現長期抑制PLK4,可對AML亞型產生治療效果,不過抑制PLK4同時會導致DNA損傷、細胞衰老,及異常細胞分裂。團隊亦首次發現組蛋白修飾和多倍體,會聯合激活免疫系統,團隊已在實驗室與動物模型做實驗,觀察結果一致。
港大醫學院表示,聯合使用PLK4抑制劑與CD47單株抗體,可增強巨噬細胞的殺傷力,有助減低白血病帶來的影響,並延長動物的存活期。港大醫學院稱,研究首次表明PLK4抑制劑對AML亞型具治療效果,團隊將於瑪麗醫院,以及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醫院,展開臨H試驗計劃,測試PLK4抑制劑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