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成被排除「干擾」?
特區政府前日表示,行政長官李家超由於日程事宜,未能親身出席在美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將由財政司長陳茂波代為出席。在外長王毅剛結束訪美後作出這一宣布,意味中美已就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中的三藩市之行達成共識,李家超與會這一阻礙習拜會的「障礙」和「干擾」已被排除,問題是美方會有什麼樣的回報?
近期,中方對中美關係的調子日趨緩和,從「出現止跌企穩[象」,到「穩下來、好起來」的展望,再到中美關係成果「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王毅訪美國在會晤拜登、布林肯、蘇利文等人時,除了強調一中原則、台灣紅線外,未再要求美方作出具誠意的具體行動,只是強調雙方要「排除干擾,克服障礙」,而且多次提及兩國元首的三藩市峰會,稱其此訪「主線就是『重返巴厘島』,『通往舊金山』」,「為實現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而共同努力。以中方出言謹慎的習慣看,話說到這種程度,習近平不去三藩市都很難了。
一國多代表出席 歷史傷疤
APEC成立之初,香港還在英國治下。回歸前就因身分敏感,港督無法出席APEC峰會,都是由財爺代表。1993年APEC首次西雅圖峰會,香港代表就是財政司麥高樂。1995年,時任財政司曾蔭權代表香港出席APEC大阪峰會,與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比鄰而坐,獲江在餐牌背面題字「港人治港、一國兩制,保持繁榮穩定」。由於中方反對,台灣總統一直無法出席APEC峰會,每年都由台財經界名人代表。對北京來說,一國有多名代表出席國際多邊場合,與其說是國力強盛表現,不如說是歷史的傷疤,提醒至今未完全統一的尷尬現實。從一國原則看,香港特首作為地方領導人,為國家元首外交犧牲小我,是識大體顧全局的表現。
為元首犧牲小我 識大體顧全局
所以,中方對於美方拒邀李家超出席,除了一開始表態激烈外,立場很快有所調整。7月消息甫傳出,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提出嚴正交涉」。但兩個月後,王毅在被問到中方會否杯葛三藩市峰會時,就已明確表態,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從不缺席中方參與的重要多邊論壇。多邊外交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依託,當然也是開展元首外交的重要平台。中方願意順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為今年APEC的成功發揮建設性作用。也許在那一刻,李家超已經知道他要主動避席三藩市峰會了。
至於說美方會作何回報,目前仍難判斷。拜登連續派出多名閣員訪華,又批准同黨的加州州長訪華,釋放了改善關係的誠意,而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近期訪台時,明確傳達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美方還首派官方代表團出席上海進口博覽會,都算有一些姿態,但在政策層面,難有實質讓步。畢竟,時移世易,現在希望恢復對話溝通已非華府單相思,北京也有緩和關係的極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