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港隊退役飛魚 變身灣區水療先鋒 伙深圳醫院開復康中心 可接收港澳患者
【明報專訊】香港運動員以黃金歲月為港爭光,退役後往往面對出路難題,能任職教練的只佔少數。大灣區可令本港運動員的退役規劃增添選項,例如前香港泳隊代表郭俊德,最近伙拍深圳一間民營醫院開設水治療中心,負責研發水治療器械,但談到終極夢想,他還是想將自己的運動成果回饋香港體育界。
明報記者 林迎
2021年東京奧運勇闖四強、創下香港羽毛球奧運最佳成績的混雙組合「鄧謝配」,成員謝影雪當年受訪表示,香港運動員退役後欠缺出路保障,令不少家長卻步。要考慮退役後如何轉型,是每一位港將必須經歷的階段。
見識海外水中訓練 有意引進
2008至2015年香港游泳代表、出戰過世錦賽及東亞運等大賽的郭俊德,同期隊友多數做了教練,他則當年已有不同打算。2013年未退役時,郭曾到澳洲訓練,想將當地先進的水中訓練帶回香港,「水中運動在外國認識較廣,不僅是游泳隊,所有項目的運動員都可以提升運動能力,例如意大利就有球會用這方法幫助球員」。但在內地及港澳,水中運動多用於受傷、癱瘓人士的復康治療。郭俊德相信,水中運動實際上適用於全體人群(見另稿),從那時起,他就有開水中運動中心的夢想。
2015年退役後,郭俊德曾到湖北武漢幫人經營泳會,之後來往兩地涉獵各種生意,在香港亦做過泳會,但自覺空間有限。其間他繼續了解不同國家的水中訓練器械,但要麼沒有資本,要麼與拍檔理念不合。雖有波折,夢想從未動搖,「可能我是個不求安穩的人。水中運動這件事不是說做就做到,別人不相信不緊要,最後做到才是事實」。
疫下在港啟航失敗 北上尋機遇
疫情期間,郭俊德在西環租下8000呎舖位,本來快要實現大計,但因政府頒令禁止健身中心營業,開業無望,唯有與業主取消合約。「大灣區原本不是我的第一步。」郭感慨,「我覺得這是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我的夢想會在香港實現。」在港遇挫後,他將目光投向深圳,轉而專注當地醫療事業。2022年在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註冊深圳界水水研科技有限公司,貪其往返便利,尤其高鐵復通後「真係好近,18分鐘到香港,快過沙田出旺角,我試過一日行3轉」。
轉戰深圳後,郭俊德亦覓得理想拍檔。本月初,他與合作伙伴共同參與的亞太水治療康復研究中心深圳禾正醫院分中心正式開幕。中心設有康復訓練池、水流池及高壓氧艙等。界水水研負責研發水中治療器械,已取得國家第二、三類醫療器械認證。郭介紹,池中設有水下攝像機,可透過AI分析患者步態,採集復康數據並分析,預計兩年時間可建成後台數據庫。
「內地的復康醫療事業還是『藍海』。在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下,國家重視醫療事業,各地醫院亦有意擴建包括水治療在內的復康設施,這些是『剛需』,而我們的優勢就是在這範疇夠專業,否則做不贏別人的。」郭俊德希望,中心日後可與港澳復康機構聯動,接收患者赴深圳治療,免去在港輪候時間;中心內的治療師多數由國外回流,有接觸不同類型患者的經驗,持有香港、內地及海外認可的資格。
亞太水治療康復研究中心執行理事長張保亦稱,在深圳設點是有意服務港澳患者,「在香港,(水治療)資源還是比較緊缺,內地無論場地、設施都非常好」。他說,香港技術先進、理念上與國際接近,「但如果做研究的話,樣本量就比較小,內地市場大、數據也比較多」,希望日後更多與香港同行交流。
培訓復康治療師 輸出國際化人才
張保續說,內地治療師緊缺,雖然投資了很多復康項目,但建成後難以運營。而新開業的中心同時舉辦國際WATP(Water Approach Psychosomatic Training)水中復康治療師培訓班,郭俊德說,「我想做國際化的培訓中心,為這個行業輸出人才。在我這堥得證書的治療師,可以去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地執業。」
除開設治療中心,郭俊德還與養老社區或體育團體等合作,捐贈設備,「一定不能只得單一形態,有多種層面更易普及(水中運動)」。未來他還想將生意擴展到商場、寫字樓,推廣他稱為「水中跑步機」的流水步行浴槽,「顧客走進去,然後開始注水。在水中行走15分鐘,就等於在陸地走45分鐘,很適合白領空閒時來健身」。
下步世界級訓練中心 助本地運動員
現在是否圓夢?郭俊德說,心中熱愛運動的「火」一直未熄,「我每周游4日早水,每次兩三千米,這已成習慣,不游不舒服」。隨茪籅v療中心開張,他的夢想也升級了,下一步是回饋體育界,做一間世界級水中運動訓練中心。「內地、香港的運動員,無論是業餘或是專業,不用去國外,在大灣區就可以接受高水平的培訓。」香港教大已與中心簽約,派體育學系學生前往實習,了解水中運動如何幫運動員改善膝部痛症,「我在香港體育學院這麼久,也想再與體院合作,將我這幾年的成果給後來者用,但這還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