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茵冀康健中心助分流 精神科家醫或不足
【明報專訊】地區康健中心將推出為市民評估精神健康的先導計劃,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昨日稱,希望康健中心作為樞紐,為市民評估後,分流至其他社區團體及服務提供者跟進,亦會檢視情G,讓康健中心轉介病人至家庭醫生,但她指曾接受精神醫學培訓的家庭醫生人數「沒心目中那麼多」。有份就先導計劃向政府提供建議的精神健康慈善機構「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凌悅雯認為,經計劃篩查出的個案應留在社區跟進。
李夏茵昨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稱,先導計劃仍在研究階段,未有落實細節,冀康健中心分流輕度病人至社署精神健康服務單位,嚴重則轉介至精神科醫生,但她指出,政府將於今年第四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當局須考慮與先導計劃時間表如何銜接,以免康健中心同時接收過多病人。
凌悅雯向本報稱,其機構早前向政府提交建議書,現正與當局商討細節,建議書提出組成4團隊,第一組負責社區招募及安排市民接受量表評估,第二組由曾接受低度心理治療訓練的情緒輔導員跟進輕微至中度病人,第三組由受過精神醫學訓練的社工跟進中度至嚴重病人,第四組則為臨H心理學家提供臨H意見。
機構稱計劃規模較闊 不重疊社福界
凌稱將盡量安排病人在康健中心跟進,嚴重者才轉介社署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以評估需否轉介醫管局。她不認為先導計劃與社福機構工作重疊,政府資助推行計劃,規模可更闊。
對於政府將檢討住院病人「有條件釋放」機制及探討「社區治療令」,李夏茵於節目稱,外國推行社區治療令效果不理想,未能降低病人入院率,故須詳細檢討在港是否有效。她亦承認本港以往對病人有條件釋放的撤銷機制落墨不多,會一併探討。
不認同鑽石山命案非人手問題
陳友凱:只有幾分鐘見一個病人
李重申,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命案不涉人手或跟進不足問題,並稱本港不同專科也要人手,最重要是配對有需要的病人及服務提供者,不能一刀切歸因醫生不足。不過,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友凱不同意該案不涉人手問題,指精神科醫生只有幾分鐘見一個病人,若有較長時間傾談,不會觀察不到病人有惡化[象,認為若未能增加人手,情G只會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