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客減四成 停運紅巴泊滿街 業界稱限堂食重挫深宵線 運署:考慮放寬個別禁區
【明報專訊】長沙灣近興華街一段元州街長期有10多輛紅色小巴停泊,每輛擋風玻璃積塵、車頭水撥夾滿違泊告票,部分行車證更過期,業界形容這些均是捱不過3年防疫而沒再續牌的「死車」。據運輸署統計,紅色小巴業務於新冠疫下重挫,日均載客量減四成,車數由2019年逾千輛跌至去年800多輛。
疫下部分深宵線停運,其中包括灣仔至大埔上水、銅鑼灣至慈雲山等。有小巴業界慨嘆,過去3年堂食限制令夜生活減少,不少路線縱不停運亦要減車縮班。有立法會議員料紅色小巴續減,盼政府積極提供新出路,如於深宵時段開放更多紅色小巴禁區,予其發揮靈活性專攻通宵市場,並積極推動紅色小巴轉型綠色小巴。
明報記者 孫澤芳 姚超雯
運輸署回覆查詢稱,理解紅色小巴面對疫情帶來經營壓力和困難,隨社會經濟活動逐漸復常,公共交通工具客量已逐步回升,將有助改善小巴經營環境,署方會在考慮個別地點實際情G後適當放寬或取消部分紅色小巴上落客限制區或禁區。
車主不續牌 逾千輛跌至800
疫情持續3年,限聚令、處所上限等社交距離措施均令市面人流大減。據運輸署統計,綠色及紅色小巴日均載客量亦皆跌,其中紅色小巴跌幅達四成,2019年全年日均28.3萬人次,至2022年11月僅約17.1萬。客量及生意大減下,不少車主司機選擇放棄續牌營運,致領牌紅色小巴數目持續下跌,由2019年1021輛減至去年871輛。
有深宵線40車剩4
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主席張漢華回望過去3年,認為堂食時限最影響紅色小巴載客量,因不少路線途經的銅鑼灣、旺角等地均以食肆為主,單計其總會便有約10條路線因客量減須大幅減車,如灣仔鵝頸橋來往觀塘因客量較疫前少八成,由40多輛減剩3至4輛;荃灣往慈雲山路線有時更只得三四個客,亦由10多輛減至5輛。他說深宵線最受影響,銅鑼灣來往慈雲山「等極都坐唔滿」,最終半年前停運,「載得幾丁友,日日走幾轉隧道,隧道費又貴,油又費,點回到本?」
撤限通關未明顯好轉 「邊有復常?」
不少紅色小巴車主為個體戶,非由商會統籌或「線主」出資聘請司機。香港公共小巴總商會主席凌志強稱,這些紅色小巴疫下經營更困難,他透露近日宣布停運的灣仔鵝頸橋至大埔上水深宵線於疫前屬其商會轄下,前年因生意差退會後一直由個體戶經營,當時已由20多輛車減剩約10輛。他慨嘆,堂食限制去年11月取消至今已3個月、本港及內地局部通關約一個月,客量未見明顯回升,「以前又酒吧,又午夜場,M家齯H夜晚都唔知去晒邊,邊有復常?」
張漢華亦稱,目前僅恢復疫前兩成生意,全港疫前近百條紅色小巴路線,估計至少20至30多條已停駛或大幅減車。政府3年來經「防疫抗疫基金」向每輛小巴派發兩輪3萬元補貼,2020年起亦豁免商用車輛牌照及驗車費用、提供燃料補貼等,惟張慨嘆小巴每年保費至少6萬至7萬,連牌費及驗車費每年至少10多萬,「政府補貼連一年保費都唔夠畀」,盼政府優先讓紅色小巴轉為綠色小巴,因只有綠色小巴才可駛入新發展區接載居民,業界須發掘客源生存。
5年76車「紅轉綠」 議員盼招標放寬
按運輸署資料,過去5年僅76輛小巴「紅轉綠」,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指出,「紅轉綠」進度緩慢因政府一直堅持路線須公開招標,紅色小巴雖獲「加分」,一旦落敗便會失去原有經營權,令車主卻步,盼運輸署放寬。
易又說,鐵路擴張本已令紅色小巴生存空間收窄,疫情「加速死亡」,估計政府再不出手,紅色小巴會續減至僅500輛,建議當局於深宵時段開放更多禁區,讓未能「轉綠」的紅色小巴行駛。他說,有信心通關後經濟復蘇市面人流逐漸回升,紅色小巴勝在靈活快捷,專攻通宵市場或為出路。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